第421章
来就在南朝没有站稳脚跟,战事不利之后,现在不光光是太子蠢蠢欲动,暗中拉拢黄宋濮为首的南朝文武,尤其是那帮养不熟的遗民纷纷依附,如今就连耶律东床都回到了王庭,在草原权贵圈子里阴阳怪气,不断对你姐夫落井下石!如果你也死了,你姐夫能好到哪里去?!” 董胖子翻了个白眼。 耶律洪才忍住笑,抬头嬉皮笑脸道:“姐,说来说去,你还是向着姐夫的,那些春秋遗民的确是比咱们会掰扯道理,难怪他们说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胳膊肘都是往外拐的。” 女子脸色微红,抬起手作势要打,耶律洪才赶紧后仰靠住车壁,做了个鬼脸。 董卓叹了口气,这段时日他有些被架在火炉上烤的滋味,虽说皇帝陛下大度容忍了自己的败仗,没有改弦易张的意图,但是董卓心知肚明,自己当时做上南院大王,其实就已经用光十多年沙场军功积攒下来的君臣情分,如果顺势打赢了凉莽大战,自然是投桃报李的天大好事,一来二去,情分还能够不减反增,可惜天不遂人愿,北莽在北凉关外一败涂地,其实他亲自调兵遣将的凉州战局是己方始终占据绝对优势局面,流州属于北凉惨胜,而且有柳珪和拓跋菩萨搀和,输,却不算输,甚至可以说流州战况的惋惜结局,恰好衬托出了董卓中线的实力,但是北凉骑军的孤注一掷,让大将军杨元赞全军覆灭在葫芦口内,几乎抹掉了董卓所有的苦心孤诣,哪怕是现在,董卓都还要面对杨元赞“旧部”的疯狂弹劾,谁不知道当时北莽都把东线看成是捞取军功的一场南下游历?一口气死了那么多南朝和北庭权贵子弟,董卓如何能够不成为北莽的过街老鼠?最让董卓忧心的不是那些死了晚辈向自己寻仇的大人物,而是那位老妇人的衰老和灰心,那种衰老不仅仅是年龄上的推进,还有精气神的流失,原本董卓看着她,那是一个还有信心亲眼见到吞并中原的老妇人,上一次看到她,已经变成一个不奢望看到离阳境内那条广陵江的老妇人了。 打北凉还是打两辽?先前整个北莽,其实只有三个人说要打北凉,他董卓,皇帝陛下,和棋剑乐府的太平令。 但归根结底,还是那个愈发老态龙钟的老妇人一人说了算,显然,她似乎有些动摇了。 所以当时一个小道消息让董卓提心吊胆,皇帝陛下在安抚了自己这位马前卒后,她又秘密召见了那位横空出世的王遂。似乎是王遂也坚持要先下北凉再吞蜀诏继而东入中原的既定方略,这才让皇帝陛下下定决心跟北凉打第二场大仗。 对此董卓有些庆幸,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安。 事出无常必有妖,王遂放着灭国之仇的顾剑棠不去死磕,却要跟人屠的儿子较劲,东越驸马王遂跟北莽没有半点香火情,因此这不合理。 董卓习惯性磕着牙齿,脸色阴沉。 先前朝他发了一通火的那位北莽金枝玉叶,此时此刻看到自己的男人忧心忡忡,也不敢继续不依不饶,说到底,她是向着他的。天底下的女子,嫁人之后,大多都愿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何况董卓在她心中从来都是顶天立地的枭雄,是有望在天下风云中化龙的大蛟。同是耶律姓氏的女子,各有志向,她当年选择了董卓,那个化名樊白奴的女子与北凉小人屠陈芝豹曾经眉来眼去,玉蟾州那个声名狼藉的鸿雁郡主则好像跟北凉王徐凤年有些交集,如今在王庭不知死活地大肆鼓吹南下两辽。 马车缓缓停下,董卓下车后看着那座让人如同置身中原江南的素雅院子前,白墙黑瓦,杨柳依依。院子不大,在怀柔围场也不甚出名,只不过今日院子的两位客人在北莽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橘子州持节令慕容宝鼎和大将军种神通,都是在南朝跺跺脚就让官场摇三摇的权柄人物,董卓原本跟这两人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但是现在不得不受邀前来,足可见董卓如今在南朝的尴尬处境。 董卓突然有些想念小媳妇第五狐,当然还有那个天真无邪的小丫头陶满武。 然后董卓和他的大媳妇还有耶律洪才三人一起走入院子,见到了武评半面佛的慕容宝鼎,还有种家父子种神通种檀。 与此同时,北莽太子悄悄带着那个雌雄莫辩且身份不明的俊美年轻人,同样是在和几位大人物进行见不得光的私下会晤。 而从离阳江湖带着断矛邓茂返回北莽的耶律东床,在和柔然铁骑共主洪敬岩秘密碰头。 至于北莽军神拓跋菩萨,再一次独身赶赴极北之地的冰原,以常年不化的一座冰山为渡船,继续向北而去。 在那里,北冥有鱼。 ———— 北莽皇宫,一位老妇人漫无目的地蹒跚而行。 太监和宫女都只敢远远跟随。 她一处一处浏览过去,似乎记起了很多陈年往事。 最终她来到正殿外的广场上,北莽太平令已经站在那里等候多时。 老妇人在走近太平令之前,给一位年轻宫女下了个稀奇古怪的旨意。 宫女先是不知所措,然后快步离去。 两个结伴而行,拾级而上。 她其实知道很多很多人以为她不知道的事情,她不说,不意味着默认。 她开口的第一句话,出人意料,“咱们北莽好像有很多耶律洪才耶律虹材,大人物里头也是这样,取名字总是这么随意,先生,是不是如果咱们打下中原,读书更多,就不会这么不讲究了?” 太平令笑着点头。 老妇人走到台阶顶端后,转身望向南方,伸出一只手掌,然后一根根手指弯曲起来,“咱们那位一夜之间变得野心勃勃的太子殿下,跟先帝同姓的那对爷孙,跟朕同族的持节令大人,这三方,就已经瓜分了朕的半个北莽啊。” 老妇人弯曲最后两根手指,“加上你我二人,北莽就这么没了。” 太平令默不作声。 她自嘲笑道:“那个董胖子本事是有的,就是命不太好,如果他帮朕打下了北凉,什么事情都没有,结果沦落到现在的境地。不过以此可见,朕的命也好不到哪里去。” 太平令大逆不道地说道:“陛下的命是不太好,否则敦煌城那个女子生下的孩子是男孩,那么陛下就能够高枕无忧了。” 老妇人的脸色充满遗憾,眼神逐渐阴冷起来。 这位让半个天下臣服在石榴裙下的老妇人,沉声道:“下旨给黄宋濮,最迟在入秋之时,两线同时开战!他黄宋濮要么活着走过拒北城,要么战死在拒北城下。” 太平令愕然,但仍是点了点头,没有质疑。 在太平令离开后,老妇人等待良久,终于等到那个去而复还的年轻宫女。 她小心翼翼捧着一朵不知名小野花。 风烛残年的老妇人让所有人离开视野后,动作轻柔地把那朵野花别在发髻上,她看着南方,想着故人。 她突然脸色狰狞,伸出手指斥责道:“徐骁,你让我活得不痛快,我就让你死得不安宁!” 随后她收起手,脸色骤然间平静下去,眼神温柔,她的小声呢喃,无人听说。 第878章 徐凤年沿着虎头城一线向东而去,转入葫芦口,又听风过卧弓城,如泣如诉。 他在霞光城见过了燕文鸾陈云垂等幽州大将后,进入边境上的倒马关。 在那里,在那个当年两位“江湖高手”切磋比武的石子场地,又听到了私塾稚童们在放学后一起嬉闹的欢声笑语。 徐凤年坐在那堵低矮的黄泥土墙上,想起了当年的鱼龙帮的刘妮蓉,王大石,还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也曾跟他借刀的孩子赵右松,顺带着想起了当年赵右松身边那个满手冻疮的小女孩,想起了他们之间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念念不忘。最后徐凤年想起了那个像乡间小草的小娘,她在进入陵州金缕织造局后,在清凉山那次见面后,她攒够了银钱,还清了不过一两百两银子而已的那笔债,她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凉州,回到了这里。 自从第一次离开北凉游历江湖,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六年了。 走过了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人,见过了很多事,记住了很多名字。 倒马关的行人,看到有个身穿一袭青衫腰佩白玉的年轻人,抬起头,看着天空发呆。 耶律东床说过,只要跟他结盟,帮他当上北莽皇帝,那么以后半个南朝就算是他的喝茶钱。 没过多久,顾剑棠又吃掉了天底下最昂贵的一碗饺子。 且不管言语真假,都是拿江山做赌注的大手笔,都是惊世骇俗的豪言壮语。 徐凤年低头看着悄然生长在泥墙缝隙间的那些野草和野花,一棵一课,一朵一朵,毫不起眼,绝不壮观。 徐凤年抬起头望向远方的喧闹市井。 他身边出现一袭白衣,当白衣从天而降,墙头上竟然没有溅起一丝尘土。 如果说一物降一物是世间至理,那么当今天下,能够对他武评大宗师而非北凉王的徐凤年产生致命威胁的角色,屈指可数,在曹长卿死后,连那个拓跋菩萨,如果无法在武道上突飞猛进,都不能计算在内,只有桃花剑神邓太阿算半个,之所以是半个,不是说徐凤年稳胜邓太阿,而是邓太阿逍遥江湖,没有理由跟徐凤年生死相向,那么剩下来,就只有身边这个人了,当世硕果仅存的练气士宗师,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凝聚起莫大气运的观音宗宗主,澹台平静。 她站在徐凤年身边,自言自语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这些是草木。人不是草木,而且也许有人死了后,有人活着,就会生不如死,不管这些人在波澜壮阔的战事中如何不起眼,在金戈铁马的鼓声里如何不值一提。我曾经跟随师父走过大江南北,看惯生死,但并不意味可以着看淡生死。” 徐凤年默不作声,他一条腿挂在墙上,一条腿屈膝弯起,手臂放在膝盖上,徐凤年的下巴枕着那条胳膊,微风拂面,眯起眼眸,显得云淡风轻。 澹台平静眼神冷冽,“徐凤年,相信你也应该明白现在的天下格局,已经不合规矩了,如果说黄龙士还是顺势而为,那么你就是罪魁祸首,当然还有武当李玉斧。你现在收手,还来得及,说不定还能有个善终。” 徐凤年微笑道:“如果按照黄龙士的说法,我徐凤年战死北凉,青史骂名一百年一千年,就是你所谓的善终?” 澹台平静淡然道:“现在他们已经做出退让了,你继续得寸进尺的话,就算你天下无敌又如何?别忘了,天下无敌也只是‘天下’无敌而已。” 徐凤年不置可否,“如果我没有记错,你能拥有现在的境界修为,还得感激我吧。” 澹台平静的眼眸趋于诡谲的彻底雪白,如同两只杯中盛满水银,如同两座大雪纷飞的天地。 她轻轻跺脚。 两人恍惚间身处云端之上,她御风凌空而立,徐凤年继续保持那个姿势。 两人脚下的云聚云散,在散开之际,可以看到形同溪水河水江水的大小丝带,有粗细之分,丝丝缕缕,在大地上缓缓流淌。 徐凤年瞥了一眼,知道那就是练气士眼中的真实天地。 不以人善而长生,不因人恶而早夭,一人有生死,一国有兴衰。 徐凤年抬起一只手,双指间捻有一棵野草,轻声道:“黄三甲曾经说过一句话,托生此世,万般好处,也是一枕黄粱。修到神仙,身后千年,还要几杯绿酒。一枕黄粱能长几尺?几只杯子能装多少酒?加上我眼前的小草,都是很小的事物。不管怎么样,我现在不想听什么大道理,道理越大,我越不想听。” 跻身浑然忘我天人境界的澹台平静冷笑道:“当真以为顾剑棠会帮你当上皇帝?” 澹台平静双手负后,俯瞰天下众生和那人间山河,自问自答道:“会,这并不假。但是到时候天底下恐怕不管谁当皇帝,都能比你徐凤年当得更久,如今境界大成得以窥探天机的顾剑棠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会那般好心好意。” 徐凤年平淡道:“我猜到了。” 澹台平静摇头道:“事实上你只猜到了一半,你以为李玉斧斩断天地连接后,你就可以不受天道约束?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和李玉斧两个凡夫俗子都能跟越过雷池,天上就没有几颗弃子去跟你们玉石俱焚?几百年,几千年,多少风流人物,纷纷证道长生,你和李玉斧果真能够逃过一劫?” 就在两位天人在云端之上谈论整座人间命数的时候,离阳,北凉道,幽州,胭脂郡,在那个叫倒马关的小地方,有位腰肢纤细胸脯却颇为壮观的秀美小娘,在从村子孩童嘴中得知那人出现在集市上后,她鼓起勇气一路小跑到那里,想要问他,能不能请他回他家里吃一顿粗擦淡饭,她站在那堵黄土小墙不远处,满头大汗,不得不双手叉腰,低头弯腰大口喘气,她没有看到那个自己连想念也不敢的身影。 想念想念,一经想起便念念不忘了。 她知道她和他是两个世界的人,在那座清凉山北凉王府见到他之前,就已经这般认命的认知,在那之后,更是如此。 得知他出现在倒马关后,她原本正要为右松做饭,她其实可以让右松去请他,但是她没有,她让右松去淘米择菜,然后她跑去倒马关集市,因为这样一来,他到了她家后,就要等她做 完饭才能吃饭。她觉得他再忙,也许都会答应的,答应在她不远处的地方多待片刻,对她来说,那就足够了。 再多,他不会给,她也不会要。 名叫许清的她站在原地,直起腰肢,擦了擦额头汗水,笑了笑,心满意足,好像自己已经见过了他。 只是她转身走出几步后,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她有些脸红。 ———— 澹台平静发现徐凤年的视线游曳不定,她那双银色眸子的眼神也随之流转不定。 徐凤年收回视线,天大地大,如何能够找得到他,虽说得知他退出江湖后,动用过拂水房谍子寻找他的踪迹,但是北凉侧重京城和广陵道和靖安道的谍子安插,拂水房在东南一带根基不深,何况东南多山陵,是出了名的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消息闭塞,要想大海捞针,大概真要找到牛年马月了。况且真的侥幸找到了他,他肯定不愿来北凉,徐凤年也不可能现在跑去他的家乡,即便见面,也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徐凤年希望到时候那家伙不但平平安安的,最好已经成家立业,徐凤年想象过无数次久别重逢的情景,想来想去,都不怎么荡气回肠,也许两人见面后只会抬起手掌,轻轻击掌。 应该就那么简单,兄弟之间,不说感谢,不谈亏欠。 不说对不起。 最终澹台平静还是没有出手。 徐凤年站起身,“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看来澹台宗主是没有孤注一掷的想法了。” 澹台平静恢复正常眼眸,“如此明显的陷阱,我为何要跳?” 徐凤年撇撇嘴,转过头,因为她的身材高大,两人之间的对视,各自都只需平视。 徐凤年笑道:“本该如此,等我跟北莽打生打死以后,你再出手也不迟。” 就在徐凤年要下坠人间之际,突然停下身形,“这种无关体魄的气数之争,只要我在北凉附近,其实你的胜算都不大。” 澹台平静挑了一下眉头,“三言两语,就想坏我心境?” 徐凤年一笑置之。 澹台平静消失无踪。 徐凤年站在天上,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这个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视野开阔导致胸襟开阔的缘故,徐凤年没来由生出一股豪气。 他才记起来,这辈子跟人打架,无论是打平手还是打赢了,似乎都有点憋屈,从没有真正的酣畅淋漓。 北莽,等着吧,容我徐凤年一人战万骑。 容我这辈子唯一一次无所顾忌地死战到底。 不以北凉王,而只以武评大宗师的身份,放手厮杀! 你北莽百万铁骑要入中原,先过我徐凤年。 就这么简单。 屹立在天与地之间的这个身影,青衫玉佩悬凉刀。 像一棵青草。 衣袖飘摇比神仙还神仙的徐凤年并不知道。 充斥心胸间的那股豪气。 过天门而不入的吕祖有过,一剑飘过广陵江的李淳罡有过,在西垒壁跻身儒圣的曹长卿有过。 也叫浩然气。 第879章 一对风尘仆仆的道士师徒,在到达广陵江的入海口后,看过了十五大潮,护送那尾龙鲤走江入海,沿着大江开始返程,终于来到凉幽接壤的边境,两人已经可以遥望见武当八十一峰的壮丽风景,黄昏中,晚霞似锦挂在西天,年轻道士背着疲惫不堪的年幼徒弟,缓缓而行,脚步平稳,跟随师父走过半座离阳版图的小道童睡得很香。当他们来到武当山山脚,年轻道士看到一个意料之外的熟悉身影,青衫佩刀,确有玉树临风之姿仪。他快步向前,因为背着徒弟,无法行稽首礼,只好点头致意,在山脚相迎的年轻人也点头还礼,没有热络言语,就那么一起默然登山,走过吕祖亲笔“武当当兴”的四字牌坊后,洪洗象或者也能说是吕洞玄转世的小道童余福,好像灵犀所至,突然睁开眼睛,睡眼朦胧地趴在师父背上,扭头看着那个跟师父并肩而行的英俊年轻人,不知为何,孩子心中有些天然亲近,也有些不由自主的畏惧。就在此时,武当一峰峰暮鼓同时响起,悠扬回荡在山与山之间。 正在出神的徐凤年在暮鼓声中回过神,转头跟那个小道童对视,说起来李玉斧当年能够找到这个名叫余福的江南乡村稚童,徐凤年出力颇多,正是那次为了应对王仙芝的赴凉一战,徐凤年不得不出窍神游春秋,之后依稀发现了这个孩子的开窍迹象,李玉斧循着那点蛛丝马迹才成功把孩子带回武当山。徐凤年看着那张稚嫩脸庞,除了孩子的清澈眼神,恰似武当山上那座洗象池,依稀有骑牛的师叔祖些许风采,好像就再找不出太多相似处了,徐凤年看着懵懵懂懂的小道童,一时间百感交集,徐凤年对仙人吕祖和真人齐玄帧没有太多印象,但是那个叫洪洗象的莲花峰道士,如何能忘?徐凤年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捏了捏小道童那张风吹日晒后略显黝黑的脸庞,大概是手指力气稍大了,孩子呲牙咧嘴,不敢拒绝,只是有些生闷气,徐凤年故意凶神恶煞道:“在长大之前,你要是敢移情别恋,看我不抽死你。” 小道士恼羞成怒道:“修行之人,一心向道,不谈情爱,你说啥呢?!” 徐凤年冷哼一声,“是你掌教师父教你的,还是老真人陈繇教你的狗屁道理?” 小道士差一点脱口而出,偷偷扯了扯师父的道袍衣领,李玉斧柔声道:“这位便是咱们北凉王,师父惹不起,你的陈师伯祖也惹不起。” 小道士赶忙正色道:“是我自己悟出的道理,绝对跟陈师伯祖无关!” 徐凤年跟李玉斧相视一笑,然后瞥了眼小道童背着一只编织粗糙的小竹箱子,“竹箱里头有什么东西?” 小道士犹豫了一下,还是老老实实回答道:“小道跟师父一路东行走了好多千里路,一路上师父经常为人看病,好些草药都是我从山上采摘的,药也是我熬的,有些病人一定要给师父治病的银钱,师父不得不收,顺便会给我些铜钱,小道都攒下来,回来的路上,一并给俞师祖还有陈师伯祖他们买了些礼物。” 黑炭似的小脸,衬托得小道童那双眼睛愈发明亮,由于很快就可以见到山上的长辈道士,余福心情很好,尤其是一想到俞师祖他们收到自己礼物后的模样,小道童就格外开心。但是眼前那个远在东南沿海也可以听到名号的家伙,一句话就让孩子的心情跌入谷底,“你箱子里的那些小物件,要是我收到这种不值几个钱的破礼物,很快就会丢到角落了。” 小道童顿时脸色黯然,欲言又止,想要反驳可自己又无法理直气壮,就干脆闭嘴不说话了。 徐凤年笑眯眯道:“要不然你把箱子卖给我,我给你几百两银子,回头你去逃暑镇那边挑几样值钱东西,如何?” 余福没有立即拒绝也没有答应,而是跟师父窃窃私语,“师父,俞师祖和陈师伯祖,还有小柱峰韩师伯和清心师兄他们都喜欢啥?” 李玉斧没有帮着年轻藩王为虎作伥,笑道:“你送的礼物,他们就都很喜欢。” 小道童可怜兮兮道:“可是我箱子里的东西真的不值钱啊。” 李玉斧微笑道:“值钱的东西,往往也就只是值钱而已,我辈在山上修道,值钱还是不值钱,反而不重要。” 小道童很快笑逐颜开,瞪了一眼徐凤年。 徐凤年也不再戏弄这个心思天真的小道童,收敛笑意,对李玉斧说道:“李掌教,你不再思量思量?毕竟对你而言,不同于世间寻常凡夫俗子,即便此生有悔事,也能用来生弥补,可 一旦做了那桩事,就真的没有退路了。” 李玉斧笑着反问道:“王爷不更是如此?” 徐凤年无奈道:“但是我们两人还是不一样,道长是山上出世人,我是山下入世人,我为了达成心中愿望,重重阻碍,从王仙芝到谢观应再到澹台平静,而且说到底,我是为私心而大逆行事,李掌教原本不用如此,安安心心证道长生,平平稳稳位列仙班,而且武当山从来都是一个异类,只要李掌教愿意飞升,接受招安,相信上头会给出一份不小的犒赏。退一步说,即便李掌教选择跟武当先辈一样留在世间,以后也会有一天,有个武当道士会像当年李掌教背着余福一样,收你为徒,带着你再次上山修行,继续积攒功德。” 李玉斧背着徒弟余福拾阶而上,缓缓道:“我们武当山自吕祖订立规矩起,就像极了如今的北凉,说句难听的,就是形同人间疆域的藩镇割据,只不过因为有底线所在,一直不曾越过雷池,才得以勉强长存至今。贫道上山之后,很惭愧,修心多于修力,翻遍历代掌教的手札,史书也读,甚至佛经也看,闲暇时偶尔会去大小莲花峰远眺,久而久之,就有了一些原本不当有的念头。” 徐凤年哑然失笑道:“今天才知道不仅是你我,北凉和武当也是如此同病相怜。” 李玉斧打趣道:“王爷为何不用‘志同道合’这个说法?” 徐凤年瞥了眼小道童余福,轻声感慨道:“如果没有猜错,在你之后的下一任武当山掌教应该是青山观韩桂,那个被老掌教王重楼誉为‘正心诚意,愈行愈远’的道士,再以后,就是这家伙了。王重楼,洪洗象,你,韩桂,余福。短短数年之间,我竟然已经见过五任武当掌教了。” 李玉斧惋惜道:“可惜,贫道此生恐怕只能见到王爷这一位北凉王了。” 徐凤年和李玉斧站在位于半山腰的乘凉亭略作休憩,夜色中,山脚的逃暑镇灯火朦胧,小道童余福又已经熟睡过去。 李玉斧轻声道:“曹长卿所负西楚气运,已经悉数散入广陵道,但是曹长卿作为儒圣的自身气数,其去向……让贫道百思不得其解。” 徐凤年点头道:“一分为二,一份给了燕敕王世子赵铸,一份原本是赠送给陈芝豹,但是后者不知为何拒绝了,所以才被观音宗澹台平静趁机吸纳。” 李玉斧好奇问道:“照理说相比陈芝豹,曹长卿要跟你更为亲近才对。” 徐凤年笑道:“李淳罡输给王仙芝,王仙芝输给我,曹长卿选中陈芝豹,一开始外人都会感到莫名其妙,真相如何,可能要过很久才会水落石出。” 李玉斧眺望远方,“江湖有多大,关键要看气数有多少,黄龙士让最近二十年的江湖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年份,高手辈出,若是在高树露或是刘松涛无敌于世的时代,一座江湖至多容纳三四位陆地神仙,遇上年份不好的光景,可能就只有一两人而已,跻身一品境界的武夫也就那么十几个,相信前人肯定无法想象这些年的江湖鼎盛气象。原本曹长卿一死,要么有人很快就能够跻身陆地神仙,要么又涌现出多位一品高手,不曾想到头来是那位练气士宗师得以跻身天人。” 徐凤年笑道:“从来都是今人愧对古人,如今却是古人羞见今人,很有意思。” 李玉斧突然说道:“王爷,在那以后武当山就要你多加照拂了。” 徐凤年愁眉苦脸道:“那我肩上岂不是又多了一副担子?” 李玉斧哈哈笑道:“以前下山游历的时候,听说过一个有趣说法,富人身上的虱子都是双眼皮,越想越有道理,王爷家大业大,就不要推脱了。” 徐凤年笑了笑,然后心底有些哀伤,望着这个注定有一天前世今生都硝烟云散的年轻道士。 徐凤年和李玉斧两人心知肚明,天道无私,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只是世人近乎一厢情愿的美好诉求,事实上苍天在上,只要有仙人神明盘踞云端,那么天下众生,就难逃傀儡宿命。 徐凤年是要为自己了断因果。 李玉斧则是要为世人了断天人强加世人的因果。 这场两人并肩作战的天人之争,可能从头到尾都悄无声息,却决定了人间以后千年的宏大格局。 徐凤年依旧不知李玉斧真正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愿。 但是,徐凤年看着这个道袍素洁的年轻道士,心生敬意。 李玉斧背着徒弟余福,小道童背着小竹箱子。 这位武当年轻掌教吐气轻声道:“贫道想要为人间说句话。” 徐凤年疑惑不解。 年轻道士看着远方的安详夜色,微笑道:“希望贫道死后的世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希望千百年以后,无论有无江湖,皆有侠气之士,仗义行事。” 徐凤年忍不住打岔道:“这是两句话吧?” 李玉斧点头笑道:“那就当贫道多说一句?” 徐凤年沉默片刻,“这个……可以有。” 两人在武当半山腰并肩而立。 好像一望便已千年。 第880章 江湖上,月黑风高杀人夜,沙场上,秋高马肥用兵时。 所幸尚未入秋,正值酷暑时分,北莽南朝的庙堂大殿内,因为搁置了许多盆冰块,凉意森森。 一位老妇人身穿旧南唐形制的正黄龙袍,没有高踞龙椅,而是很意态闲适地坐在龙椅前边的台阶上。 宽敞大殿内站立着四十余人,不显拥挤,而殿内不以文武划分界线,右手一侧俱是身穿黄紫官袍,与离阳参加朝会的官员并无异样,左手一侧则大多身穿便服,但是几乎人人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缠绵星洲(1v1虐爱)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修仙有劫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姑母撩人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小怂包重生记(1v2)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