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甲闯出锦州,他为先皇出谋划策,徐骁为先皇做先锋,一文一武,相得益彰,那时候,先皇视他们二人如左膀右臂,曾在那扇大门里一同爬上保和殿饮酒,月夜下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徐骁读书不多,总会被他们逼着吟诗,粗糙俗气,次次都被笑话,醉酒以后便肆意横躺,谁枕着谁的胳膊,都无所谓,最后一次相聚,是徐骁灭西楚回京受封大柱国,只是相互言语,再无当年的肆无忌惮。那以后,他便不再参政,只谈禅与诗。 再之后,他被先皇授意与徐骁喝一场离别酒。 这才使得那位清奇女子独自入宫,一剑白衫。那以后,他便再无颜面去见徐骁。 徐骁离马车没多远,一驾马车奔驰而来,驾车马夫一头汗水,徐骁摆手示意枪仙王绣的同门师弟韩崂山不要上心,侧身堪堪躲过两匹高头大马的马蹄,只是示意一位王府豢养的高人去车内拿一件早就准备好的外袍,准备穿上好入宫早朝。 只是应了那句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徐骁对于马车冲撞没有介意,那权贵府邸出来的马夫却嫌这驼背老头儿碍眼碍事,当作是朝廷里哪位官员的不长眼家奴,车内主子本就因为身体有恙耽误了早朝时间,一路催促得厉害,连累他挨骂无数,心情当然糟糕透顶,一怒之下就扬鞭砸人,徐骁笑了一下,没有任何动作,韩崂山便抓过马鞭,将马夫扯下,一脚踩在胸口,喀嚓一声,直接踩断了两根肋骨。 马车上走下一位身穿四品云雁文官朝服的中年儒士,见到家仆惨遭横祸,勃然大怒,再看那老头儿面生得很,顾不得斯文,破口大骂,大体是在怒斥谁家的下人胆敢在皇城外骄横行凶,指着徐骁鼻子要他报上府上官员的名号,等下上朝就要亲口向皇帝陛下弹劾,气焰熊熊。 这位儒士身居四品,与州牧同阶,太子左庶子,是让人眼红的东宫清贵位置,这还不止,他父亲刘彬忠是东阁大学士,两朝重臣,本朝文官勋贵极点便是三殿三阁,东阁虽说位居末尾,但三殿三阁并未授满,加上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总共只有四个,刘彬忠身为四人之一,可谓荣贵非凡,加上他哥哥刘体仁是银青光禄大夫,父子三人同朝为官,传为美谈。若非如此,他也不敢在皇城门外便随便放话要弹劾,毕竟能够参与早朝的官员,都不是寻常人物。 徐骁看着这位四品太子左庶子在那里唾沫四溅,一笑置之,一名扈从拿着包裹跃下马车,解开后路出朝服一角,那刘家儒官瞥了一眼,下意识愣了愣,眼前这老头儿还是当官的不成?可文官武将,没听说有这等样式的官服啊?天底下,官服远比府邸规模要更不得“僭用”,一旦被揭发坐实,便是入狱发配的下场。当包裹彻底打开,姓刘的东宫左庶子便彻底瞪大眼珠子了,蟒袍?那是一件蓝缎平金绣五爪蟒袍?! 蟒衣,自古便是象龙之服,与九五之尊所御龙袍相肖,但减一爪。与龙袍一般绣“江牙海水”。本朝明言唯有亲王可绣九蟒五爪,唯有皇族可用明黄金黄以及杏黄颜色,龙蟒有弯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立卧五江水、全卧水五种姿势,哪一级该用哪一种姿势又有严格规定,又以全卧水最尊,誉为团龙。 姓刘的眼睁睁看着那老头在下人服侍下穿上蟒袍,咽了咽口水。 团龙蟒衣。 九龙五爪,甚至比较大将军顾剑棠还要多一爪!蓝大缎质地,这说明并非皇室宗亲,是异姓王? 扳指头算一算,王朝有几位异姓王?! 那老头披上王朝上下只此一件的蟒袍,摆明了是要上朝的架势,更有甚者,除了穿了这一袭可怕蟒衣,他还接过了一柄刀。 谁可佩刀上朝?! 姓刘的就算是个白痴,也知道眼前老头是谁了! 北凉王徐骁。 驼背老头穿上华贵扎眼的蟒衣后,佩北凉刀径直走向皇城南门。 那位左庶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再没有上朝的想法了,就是在那里死命磕头,石板上,磕出了一滩血迹。 一身蟒袍的徐骁走入皇城。 城门孔洞有些昏暗,走出以后,人屠遮了遮温煦阳光,眯眼遥望向那座大殿。 身前身后两排校尉齐齐跪地。 太监一个个如临大敌,依次扯开嗓门大喊:“北凉王上殿!” 这位驼背老人,微瘸着缓行,似乎一点不顾及那边有有皇帝陛下、有首辅张巨鹿、有大将军顾剑棠、有满朝文武在苦苦等候。 他默数着步数,终于拾阶而上,回望城门一眼,笑了笑,自言自语道:“老了。” 第89章 在姥山上尽地主之谊的家伙是一位北凉军旧部,在军中战功不显,不曾想从商后就开始飞黄腾达,富甲一州,连那类十世门阀都难以望其项背,以生活骄奢著称,曾与州内一位皇商背景的人物比拼财力,招来无数骂声,口水堪比半座春神湖。这位当年给徐骁牵马的老卒初看并不显眼,穿着打扮都像寻常市井人家,更无气焰可言,见到世子殿下后更是热泪盈眶,跪在渡口平地上,不管徐凤年如何搀扶,都不愿起身,只是伏地泣不成声,身后妻儿一干家族成员都看傻眼了。 徐凤年却知内幕,这姓王的花甲老人,对北凉王佩服万分不说,对王妃更是打心眼崇敬,更是北凉军中少数亲眼见过世子殿下年幼拔刀的幸运老卒,说是牵马小卒,徐家对其并不视作下人仆役。 北凉军出来的人,下场走两个极端,要么底层挣扎,连那点柴米油盐都头疼,要么青云富贵,真正是高不可攀,这与王朝对北凉军的复杂心理有关,夹杂着畏惧嫉妒,于是产生诸多排斥,让贴上北凉军标签的人在丧失铁骑庇护后都憋着口恶气,好不容易付出更多血汗终于功成名就后,往往治家经商从政都尤其阴鸷酷烈。 跪在徐凤年跟前的王林泉便是例子,在王家,家法远重于国法,治家如治军,曾有一名儿媳出言不慎,便被王林泉不顾儿媳背后的豪门氏族,直接给轰出家门,连带儿子都被拖到宗祠鞭笞,所以王氏成员见到喜怒无常城府深沉的家主对一位年轻公子哥下跪,当场老泪纵横,他们都吓得不轻,各自揣测这名白袍玉带的身份。 北凉王世子殿下出行游历,中途会在姥山歇息,自然只有姥山地头蛇王林泉一人获知,这些都由禄球儿秘密安排,不可有毫厘纰漏。徐凤年仰头望着姥山山巅一尊巨大持瓶玉观音,据说是由王林泉耗资百万银两,用去十年时间得以建成,这位净瓶观音脚踏黄龙,兼有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右手拈印,直指春神湖。 王林泉总算站起身,抹去满脸泪水,躬身为世子殿下领路,姿态一如当年为徐骁牵马,今日王林泉富贵滔天又如何,终不忘本。王林泉见世子殿下一直望向山顶观音像,轻声道:“启禀殿下,春神湖说来奇怪,千年以来每到二月二,必然会有一绺绺粗大水柱直冲云霄,那一日绝对无人敢泛舟游湖,于是被称作龙抬头,说是湖底困有一头私自为江南布雨而受天罚的烛龙,当受人间千秋罪,这条龙不服气天庭的禁锢,专门在那一日兴风作浪,所以我们都称那天叫龙抬头,只是小人斗胆请来观音娘娘后,春神湖再无古怪风浪。” 甭管精通与否,好歹学识算是驳杂的徐凤年轻笑道:“二月二,角宿始现,东方苍龙初露峥嵘,即龙抬头,故而古书上有龙类春分而登天的说法。” “殿下博学。”富甲一方的王林泉由衷赞叹道,发自肺腑,并非吹捧马屁。王朝内商贾地位不高,可到了王林泉这个层次,即便与州牧同坐宴席,都无需卑躬屈膝。王林泉以不苟言笑和睚眦必报著称,要他歌功颂德与要他慈悲心肠一样困难,所以一旦被他称赞,不管是写出锦绣文章的士子,还是心系百姓的官员,都欣喜万分,十分有底气。 “真像啊。”徐凤年柔声道,“你就不怕朝廷有流言蜚语?误了你的生意?” “挣一百万和一千万,对小的来说并无区别,儿孙自有儿孙福,既然已经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小的便无愧祖宗了。”王林泉笑道。 “你倒是豁达。”徐凤年收回视线调侃道。 “都是跟大将军与王妃学来的皮毛,当不得殿下的豁达二字。”王林泉一脸惭愧。 王家的住所庭院深深,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一派江南烟雨风情。大宅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步行需一柱香时光,安排鱼幼薇等人住下,徐凤年和青鸟前往白玉观音座,王林泉特地让小女儿王初冬带路,这位生于江南的二八女子身穿半露酥胸的襦裙,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绫锦质地极为考究,章彩华丽。这种装束本只流行于东越,如今被王朝贵妇名媛接纳,加上诗词名家贡献了诸如“长留白雪占胸前”的旖旎词句,愈演愈烈,女子着衣姿态逐渐豪放。 王初冬这位待字闺中的富家千金在渡口码头上便睁大眼睛猛瞧徐凤年,一点不忌讳,此时更是叨唠不停,像只唧唧喳喳的小黄莺,王林泉并未与任何人说起徐凤年的身份,所以她只知道眼前俊逸公子姓徐,一口一个徐公子,说到后来,干脆喊徐哥哥了,徐凤年也不介意,笑而不语,听着小丫头的清脆嗓音,心境祥和。 终于来到矗立有那一尊净瓶观音像的广场,那白玉观音怒目低眉,惟妙惟肖。右手曲肘朝春神湖,舒展五指,手掌向前,仿若在布施无怖畏给予众生。 徐凤年盘膝坐下,两只幼夔趴在他膝盖上。 被本州文豪誉为王家有女初成长的小妮子跟着蹲在一旁,一脸虔诚道:“徐哥哥,观音娘娘可厉害了,站在那里指向春神湖,春分时节就再没有水柱腾空了,我小时候特别怕二月二,总是打雷下雨,有了娘娘后,可以随便溜到湖上钓鱼啊烹茶啊赏雪啊。徐哥哥,考考你,知道观世音娘娘的手势有什么讲究吗?” 精于佛门典故的徐凤年抬头笑道:“施无畏印。” 王初雪嘻嘻道:“答对了。” 她见徐公子说完后便怔怔出神,百无聊赖,转头无意间瞥见徐公子家的青衫婢女眼眶湿润,惊讶道:“徐哥哥,这位姐姐怎么哭了?” 徐凤年回神,轻声道:“因为这位观音菩萨像一个人。” 王初雪哦了一声,善解人意地不再念叨。 不知何时,姜泥和老剑神李淳罡也来到广场。 李老头儿深深看了几眼,喃喃道:“这菩萨无畏手印,可视作是一剑,剑意浩然无匹。” 姜泥平淡道:“看不懂。” 李老头意态阑珊斜瞥了一眼神情奇怪的徐凤年,疑惑道:“那小子怎么了?” 姜泥犹豫了一下,低头道:“这观音娘娘很像北凉王妃。” 老剑神沉默许久,默念道:“独走独停独自坐,手上青蛇掠白线。独人独衫独自剑,剑尖锋芒生三千。世间无人能识我,只是冷眼笑疯癫。唯有山鬼与龙王,知是神仙在眼前。” 姜泥皱眉道:“你作的诗?” 老头儿笑道:“当年别人夸老夫的《青龙剑神歌》,这才一小段,你要听,容老夫再想想。” 姜泥没好气道:“别想了,我不想听。” 王林泉兴师动众备好丰盛宴席,亲自来请世子殿下回去宅院,连三条大船上的北凉轻骑都没落下,捧餐盒的女婢络绎不绝,行云流水一般送去。徐凤年离开山顶,在餐桌上尤其对春神湖特产的乌鸡炖甲鱼赞不绝口,这姥山乌鸡放养于山林,姥山多草药,因此肉质带着一股药香,皮肉骨嘴均为黑色。甲鱼更是春神湖一绝,必须挑百年以上老鳖,鳖甲常年潜伏湖底,生出一寸绿须者方算是存活百年,与乌鸡文火慢炖,直到鳖甲软透为止,难怪文人雅士倍加推崇,大快朵颐后纷纷赞誉“未能抛得春神去,一半勾留是此汤”。 擦去满嘴油腻,吃到了离开北凉后最舒坦的一顿,徐凤年总算是酒足饭饱,私下跟王林泉要了本州的历代地理志。 黄昏在院中乘凉,姜泥在读一本从未在世间露面的《敦煌飞剑》,说来有趣,这名北莽王朝的剑士刚在极北之地敦煌剑窟里悟剑大成,正要仗剑行走江湖,便碰上了北行练枪的王绣,干净利落死于一枪之下,倒不是说那位剑士如此实力不济,而是闭门造车,剑术过于空中楼阁,少了与人对战的磨砺,结果枪仙王绣又最重杀伐,如此一来生死胜负立判。 所幸无名剑士一边练剑一边撰写心得,才有了这本仙气昂然的《敦煌飞剑》,起先选它,徐凤年是觉得名字霸气,随手拿上,不曾想书箱里一大堆秘笈,老剑神挑三拣四,只说这本还凑合,李淳罡说凑合,徐凤年当然不敢马虎对待。 姜泥张嘴读书,徐凤年闭眼听书。 徐凤年记得李淳罡说过要他与吕钱塘对战,是该试一试了。他可不想学写出《敦煌飞剑》的剑士,才出江湖就夭折。在武当山上练刀,徐凤年为何会拼着受伤也要去剑痴王小屏的紫竹林讨打?老老实实待在瀑布下练刀岂不轻松惬意? 天下武夫虽说多达九品,最高一品看似高在云端,且不去说之上的金刚指玄天象神仙四重妙境,其实寻常九品境界在三品以下划分十分浅显简单,破甲多少,便有几品实力,伤甲而不破,是下三品,破甲与否是第一道门槛,这甲胄是王朝制式铁板甲,前后两层,中三品可破甲,但都在六甲以下,所以六甲是江湖武夫的第二道大坎,上三品中的第三品一般都可破甲八九,一二两品则就说不准了,像那京城内的龙虎山赵天师便传言可以一记拂尘破百甲,不好定论,以徐凤年来看,那位天师府中功名心最重的大天师约莫该有指玄境。 徐凤年让姜泥等一会儿,去拿来那格剑匣。 匣藏大凉龙雀剑。 这剑的主人曾经一剑破去一百六十甲。 第90章 徐凤年手中的大剑匣由千年鸡血紫檀制成,一木连作,剑匣本身已是价值连城。紫檀一直是海运而来,巨宦韩貂寺数次出海,很大程度上都是去为皇室装载上乘檀木,即便如此,大内造作处依然不惜与南国私商购买檀木,当年西楚采购紫檀最是疯狂,号称无官不带檀,像徐凤年眼前这位昔年太平公主的皇叔,更是佼佼者,文雅无双,创建了一座举世皆知的檀楼,可惜到头来几乎整座紫檀楼房都被搬到了太安城。 徐凤年拿一块丝绸擦拭剑匣,都说养玉如养人,那么珍品紫檀就是一位小家碧玉,需要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这块鸡血檀木一经擦拭,光泽圆润,隐约有丝丝紫气萦绕。 徐凤年正静心凝神听着《敦煌飞剑》,冷不丁听到姜泥打了个一个饱嗝,小泥人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赧颜,徐凤年调侃道:“扣十文钱。” 姜泥大怒,正要说话,一个绣花竹球高高抛来,青鸟掠到墙头接住,不让竹球落入院中,徐凤年早前就听到远处欢声笑语,想必是王家人在嬉戏蹴鞠,离阳王朝如今鼎盛,自然而然有了海纳百川的胸襟,蹴鞠本是北莽那边的游戏,传入离阳后并未禁止,很快就被女子喜好,本朝女子约束不多,踏青郊游,宴集结社,骑马射箭,荡秋千打马球穿北莽服,样样可行,这才有王初冬今日豪放妆扮的大环境,若在二十年前,根本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大势所趋,古板大儒也无可奈何,何况大文豪理学家们自身都有家室,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世人说大道理不难,难的是与家眷妻女们讲小道理。 徐凤年接过青鸟递过来的竹球,让她先将剑匣放回屋内,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人敲门,徐凤年看到意料之中的少女,递还竹球,笑问道:“刚才那一脚是谁踢的,好大的力道。” 王初冬伸出青葱玉指点了点自己鼻子,洋洋得意。 她性子活泼,不擅女红琴画,秋千蹴鞠马球却是十分拿手,不过宴席上王林泉似乎对小女儿的诗文颇为自豪,徐凤年倒真是看不出这自来熟的小丫头能有啥大墨水,况且有二姐徐渭熊以及女学士严东吴珠玉在前,连小泥人都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大庚角誓杀贴》,徐凤年就更不觉得有女子在诗词字画方面能入法眼。 此时王初冬换了衣衫,窄袖长袍,黑靴马裤,腰间束带,徐凤年看着舒服许多,少女学妇人半露酥胸,本就本末倒置,哪里来的风情丰韵,那襦裙换由舒羞来穿还差不多。 王初冬试探性问道:“一起蹴鞠?” 徐凤年摇头道:“不了,要去一趟集市。” 王初冬一听就雀跃起来,信誓旦旦道:“一起去,我会砍价!” 徐凤年一笑置之,让青鸟去喊鱼幼薇等人,再丢给姜泥一个眼神,后者犹豫了一下,还是打算跟上,人生地不熟,主要是她对银钱没有概念,实在不知道一两银子能做什么。一行人,除了徐凤年以及作为他影子一般的青鸟,还有姜泥和李淳罡这一老一小,吕杨舒三名扈从,以及脱下重甲穿上便服的宁峨眉,卜字铁戟也被放在船上。王初冬一路上都在踢着竹球,动作娴熟灵巧,身形如燕,煞是好看。到了略显冷清的集市,徐凤年没料到这姥山岛都有青蚨绸缎庄,刚好给鱼幼薇购置几身衣裳,还有一些可有可无的胭脂水粉,徐凤年出手阔绰,都没给王初冬杀价的机会,小妮子闷闷不乐,集市有一栋临湖茶楼,视野极佳,春神湖水气升腾,雾气悠悠,本是产出好茶的绝佳地点,可直到近几年春神茶才成为贡品,徐凤年与王初冬登上顶楼,姜泥和李老头儿还在集市上逛荡,鱼幼薇和舒羞结伴购置物品,结果落座的只有他和王家千金,宁峨眉和吕钱塘杨青风呈犄角之势,楼上并无茶客,异常清净,茶楼老板显然认得王初冬,直接拿出最上品的春神茶,王初冬毛遂自荐,为徐凤年冲茶,手法玄妙,举手抬足尽是大家风范,让徐凤年好生刮目相看。 采摘于清明前的茶叶蜷曲似青螺,如雀舌,边沿上有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绿茶轻缓投水,春染湖底一般。 徐凤年耐心等候,小丫头的煮茶堪称赏心悦目。王初冬双手奉上一杯茶后,一本正经说道:“一般茶叶头酌次酌三酌,香味逐渐淡去,春神茶却要渐入佳境,而咱们姥山的春神茶比起周边要更好,茶园只许种植竹梅兰桂苍松,不宜杂以一株恶木,所以姥山春神茶清香悠长,但没有沃土气和青叶气。” 徐凤年喝了一口,喝不出个所以然,他对喝茶一直兴致不高,只是到了春神湖却不喝春神茶实在说不过去,想起一首诗,正是这首诗硬生生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春神茶变成了贡品,这一点极像当初二姐《弟赏雪》无意间烘热了只在北凉出名的绿蚁酒,下意识念出来:“此茶自古知者稀,精神气意我自足。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雪胸蒸绿玉。” 王初冬眨眨眼,一脸期待问道:“这首诗好不好?” 徐凤年随口说道:“挺好啊,我对能作诗写赋的好汉一向都很佩服的,不过如果我能亲眼看到少女摘茶就更好了。雪胸蒸绿玉,你听听,多诗情画意。” 王初冬俏脸微红。 徐凤年一头雾水问道:“咋了?” 王初冬耳根红透,不言不语,只顾着低头喝茶。 酒楼顶楼来了几对年轻公子女子,俱是锦缎华服,一个比一个意态倨傲,其中为首一位年纪不大官气却十足的官宦子弟瞧见了王初冬,眼神一变,径直走来,刚要搭讪,就被吕钱塘挡住,王初冬皱眉小声道:“这人是赵都统的儿子,游手好闲,胸无点墨,可跋扈了,讨厌得紧。” 徐凤年没有压抑嗓音,眯眼笑道:“都统?多大的官,三品有没有?” 王初冬忍俊不禁,眉眼灵气,本来那点儿郁闷烦躁一扫而空,配合道:“不大不大,才从四品。” 不过她终归是富人家里耳濡目染官场险恶长大的子孙,也不是不谙世情,悄悄提醒道:“这家伙的姐姐嫁给了州牧做小妾,他身边那几位都是青州大家族的膏粱子弟,我们别理他们就是。” 那从四品武将的儿子对王家小女一直爱慕,她爹王林泉是青州首富,被誉为金玉满堂,半座姥山差不多都是王家的私产,更插手最是财源滚滚的盐铁生意,本事与靠山都硬得扎手烫手,王林泉对这个女儿尤其宠溺,恨不得为其摘下月亮,当年与人炫富比拼,王林泉便在姥山宅院的池水上铺满一片值十金的琉璃境,邀请青州达官显贵一同赏月,他与父亲当时在场,目瞪口呆。再者王初冬这小可人儿也不简单,年幼时有接连数位高僧真人为其算命,都说此女荣贵不可言,那首脍炙人口的《春神茶》就出自她口,据说连宫里的娘娘都赞不绝口,亲自说与皇帝陛下,春神茶这才成了贡品。 仗着姐姐登入龙门得以在青州横着走的赵姓纨绔看到吕钱塘恶狗挡道,这位鲜衣怒马惯了的公子哥虽然腰间挎剑,可一来佩剑只是做摆设,二则能与王初冬品茶的家伙,多半身世不差,他还没傻到一言不合就拔剑相向,若纨绔之间都是如此胡乱砍杀,这天下岂不是乱得不能再乱了。于是他挤出笑脸,准备先探个底,故作熟络温言笑道:“初冬,这位朋友是?” 哪知王初冬不客气说道:“初冬也是你喊的?我跟你不熟。” 唯恐天下不乱的徐凤年点头道:“对,初冬只跟我熟。” 两人相视一笑,这般灵犀默契,实在是太打脸了。 那帮公子千金们一时间群情激愤,姓赵的阴沉道:“王初冬,别以为我动不了你爹。” 王初冬咬牙,正要刺一刺这个狐假虎威的混蛋,皱了皱眉头的徐凤年已经开口,“你是靖安王赵衡的儿子?” 全场傻眼。 这哪跟哪啊,扯到靖安王做什么?那帮青州权贵子弟都忍不住面面相觑。 与六大藩王同姓赵却没半点关系的赵姓纨绔沉声笑道:“你竟敢直呼靖安王名字?!” 徐凤年本就对喝茶没兴趣,只是想坐在这里观景而已,结果碰上这么些个煞风景的白痴,平淡望了一眼吕钱塘,后者二话不说便一脚将姓赵的踹到墙壁上。 鸡飞狗跳,那些只欺负别人不曾被欺负过的家伙赶忙扶着同党就撤离茶楼,还能做什么,要么喊仆役群殴,再打不过,就只能搬出各自父母家族了,被骂作北凉首恶的徐凤年对此还会陌生? 王初冬微微张开嘴巴,依稀可见嘴中雀舌更比杯中雀舌娇。 徐凤年笑道:“喝茶喝茶。” 王初冬反过来安慰徐凤年,扬起一张灿烂无忧的笑脸,柔声道:“没事,天塌下有我爹顶着。” 小丫头似乎忘了她老爹曾在眼前公子哥面前长跪不起。 徐凤年喝了口茶水,王初冬凑过小脑袋,神秘兮兮道:“我带你去湖边,但你不许回去跟我爹说!” 徐凤年说了一声好,就被王初冬拉着跑下楼,到了湖边一处僻静地方,小丫头站到石头上,吹了一连串口哨。 结果徐凤年等啊等,等了半盏茶功夫还没瞧见任何动静。 王初冬有些尴尬,脸红道:“可能还在打盹,它跟我一样,最贪睡了。” 第91章 徐凤年看到王初冬吹得腮帮鼓胀通红,仍不罢休,模样可爱,他站在湖畔石崖上,清风拂面,有飘忽登仙的感觉,他本就穿了一件宽博长袖的白袍,发髻别有一枚紫檀簪,按刀而立,更显玉树临风,王初冬小心翼翼偷看了几眼,总觉得看不够。 这姑娘大抵是要情窦初开了。她生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豪富家族,从小被众星捧月,而且高人谶语皆说小丫头荣贵至极,治家严苛的王林泉唯独对这个女儿百依百顺,其余兄长姐姐也都疼爱有加,如此万千宠爱于一身,王初冬才无忧无虑写出了《春神茶》,当时年仅六岁,十四岁时写出了让无数大家闺秀侯门千金潸然泪下的《东厢头场雪》,士子推崇这本凄美小说是“东厢头场雪天下夺魁”,尤其是结尾处借女子说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仅此一语胜过千本书。 虽说被江南大儒大肆抨击不合礼教误人子弟,也有人怀疑这本夺魁的情爱小说是王林泉请人捉刀代笔,但那位足不出春神湖的十六岁姑娘,始终是那般特立独行,总是贪睡又贪玩,蹴鞠秋千累了,心情好便写几百字《东厢》后记,一字千金,传言只要王初冬动笔,不管写出几个字,都要快马加鞭送往皇宫大内,交到几位痴迷《东厢》的娘娘手中,更有秘闻说这位王东厢写死了说出那句传世名言的佳人后,宫里一位娘娘含泪写信于她,求王东厢笔下留情,莫要如此绝情,可小王东厢并未心软,坚决一字不改。 《东厢》末尾出版时正是喜庆的春节,以至于青州那一年小姐夫人们无一有笑颜,被许多几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书却不得名声的眼红士子称作文坛百年难遇的一桩咄咄怪事。一位精于闺阁艳词的文人甚至不惜以王东厢半个子孙自居,对《东厢》一书推崇至极,说此书道尽了男女情事,再不给后人留半点余地。那词人半百的年岁,竟然对一名不到十八的女子如此卑躬屈膝,自然诋誉参半,不过这么一闹,他本来平平的名气借着王东厢的东风的确是越来越大。 也就是徐凤年对这个不了解,要不然以他重金买诗的脾性,哪里还会如此小觑身边这个误以为只是天真烂漫的小丫头,要知道身边站着的可是一位当世女文豪啊,说不定世子殿下就要腆着脸求几首好诗了,既然相熟,也能要个友情价嘛。 徐凤年见王初冬总算是没气力再吹口哨了,在那里轻拍腮帮,似乎还要再接再厉,徐凤年忍不住玩笑道:“你朋友住在水里?” 王初冬点了点头,正色道:“我出生那天它从湖底醒了,爬到我家门口,爹说它是我的长命物,等我长大以后,清明左右,我就找它玩。” 徐凤年好奇道:“龟鳖?或是蛟龙不成?” 王初冬脸红道:“蛟龙哪里会爬到我家,它是只驼了块无字碑的大鼋,长得像只大乌龟,很笨的,高人说它是大禹治水时的镇海神兽,小时候我坐在它背上游春神湖,它一高兴就潜入水底,差点淹死我,后来爹就不许我偷偷出来找它了。” 徐凤年震惊道:王初冬,可以啊,看不出来你还是天赋异禀。我以前在武当山上认识个骑青
相关推荐:
大唐绿帽王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修仙有劫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姑母撩人
将军宠夫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角色扮演家(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