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只管学习,说不准什么时候,你们就找到方向了。”赵柯埋头写,不骄不躁地说,“否则以后就算机会来了,你们可能也抓不住,一时抓住了,也抓不牢。” 她不断传递出来的,一个是保持学习的必要性,一个是稳定的情绪。 庄兰以她为榜样,有空闲就会努力学习,不只是书本上,还会去看去听去琢磨。 跟家里断了联系,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的忐忑早就消散一空,每一天都很充实。 苏丽梅一直跟庄兰在一起,也有在学习,只是偏被动,没有庄兰那么主动刻苦。 她想不了太长远,也不去想,只好奇地问:“赵主任,你已经找到方向了吗?” 赵柯笔一顿。 找到了吗? 算是吧。 赵柯没回答她,转而问:“村里姑娘们处对象,你们俩有没有点儿想法?” 庄兰有些心虚地低下头。 赵枫到部队安顿下来之后,寄信回来,也错开时间单独给她寄了一封。 他在信里说他们俩现在没处对象,不用让他妈和姐姐知道…… 虽然他们确实没处对象,但庄兰下乡后收到第一封信时的心情实在算不上清白,他们俩的关系也算不上清白,这么背着赵柯,庄兰总觉得心里怪怪的。 可她又不能大喇喇地告诉赵柯:我在跟赵枫通信…… 多难为情。 “要是不好意思说,就当我没问。” 庄兰立即摇头,脱口而出,“我现在没想!” 她说得太急了,马上又找补:“我想先多学习,多充实自己。” 而苏丽梅摆弄着手指,满脸不好意思。 她是女孩子,肯定有幻想,尤其村里姑娘们甜甜蜜蜜地谈对象。 可她不想找村里的青年…… “我还没有中意的对象……” 赵柯了然,对两人道:“不要着急,爱情随时能开始和结束,没有太多限制,或许很美妙,但太年轻的时候,人还没有足够去拥抱和负责任的能力,所以我想,婚姻之所以有年龄限制,一方面是身体上的成熟,一方面是心性上的成熟。” “把爱情可能会到来的时间预设的更远一点,这期间,浇灌更好的花去迎接它的到来。” 庄兰问:“如果没来呢?” “你还有漂亮的花,不是吗?” 她对每一个人说得都是“不要着急”,补充说辞都不同,内核似乎又是相同的。 但这个说辞,听起来就很美。 两个姑娘安静地品味着。 赵柯忽然一笑,“会不会觉得我在讲大道理?” 两个姑娘连忙摆手:“不会不会。” “会也没事儿。”赵柯微微耸肩,自嘲,“都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也别拿妇女主任不当干部,这有事儿没事儿唠叨两句的毛病,明明很妇女主任嘛。” 苏丽梅反驳:“一手端着搪瓷缸子,一手背在身后,老神在在地走外八步,你才是老干部的毛病呢。” 她话音刚落下,赵新山推门进来,俩手背在身后,走着外八步,动作姿态跟她说得一模一样,就差个搪瓷缸子摆样儿。 三人一怔,纷纷忍不住笑起来。 赵新山莫名其妙,没追问小姑娘们的“小秘密”,对赵柯说:“明天你能起来不?” “能。” “那你也来送送他们。” 赵柯答应。 赵柯三人在办公室坐到下午四点多,村里有适龄青年的人家都过来登过记,赵柯便收拾收拾关门。 赵芸芸也差不多时间忙完,俩人一起回去。 她一路都在念叨今天脑子受累了。 赵柯看着她没心没肺的模样,思忖起来。 她不是符合一般人家期待的媳妇儿类型,按照赵柯“门当户对”的标准,赵芸芸和陈三儿也不合适。 而赵芸芸明显还没开窍,要不要告诉她陈老爹打算给陈三儿相对象的事儿? 赵柯并不想做捅破窗户纸的人…… 两人回到家,赵芸芸一进院便向隔壁张望。 傅杭院里空无一人。 陈三儿近来很勤快,应该在大窑那头。 赵柯注意到,微微垂眸。 根本用不着她纠结会不会捅窗户纸,俩人都不是乖孩子,不会顺着大人的规划活。 · 北方冬天亮的晚,第二天七点多,外头还没完全亮堂起来。 赵柯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从被子里掏出衣服,迅速套上,简单收拾了一下,直接出门。 她又是来得晚的,大院儿里已经站了不少人。 赵柯跟赵新山、许副队长、牛会计三人打招呼后,进屋拿了一沓纸出来,抱在怀里,走到赵新山身边儿等着。 过了一会儿,各村儿的青年到齐。 赵新山没说啥,直接领着外村儿青年们去大库门前。 青年们糊涂地跟过去,看见里面一袋袋的粮,心里有些猜测,又实在怀疑。 要说今年双山公社各大队最缺的是啥,没有第二个选项,就是粮。 即便他们没回去,即便知道卖白菜得了些钱,可想要吃饱肚子,顺利度过一整个冬天,买粮的开销太大了。 他们知道赵村儿大队会给报酬,可都没想过,赵村儿大队会给粮。 赵柯说话好听,赵新山让赵柯上前面去。 赵柯便站在库门前,道:“这段儿时间辛苦大伙儿了,我们大队都看在眼里,能力有限,昨天全村一起凑,才凑到这些粮,会对应我们大队记的工分,发给你们。” 真是粮! 青年们满眼震惊,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赵村儿大队,总是在打破他们对这里的印象。 赵柯道:“咱们是兄弟大队,以后你们就是我们赵村儿的朋友,肯定还要打交道,这些是你们劳动所得,尽管收下带回去。” 牛会计适时上前,拿着名单念一串儿人名,让他们进去领粮。 许副队长站在库里,给他们指对应的粮袋。 起初的几个青年脚步比较慢,随后,大家进去的步伐就快了,没有耽误时间。 统共就九十五个人,很快就分完,放在他们各自的脚下。 赵柯再次站到中间,对众人道:“我们大队冬天会组织人造水车,之前跟各个大队约好了,会免费进行一些指导,劳你们回去给各自大队带个话,如果有意,月底之前,每个大队派两个人来学习,其中最好一个知青,方便你们做文字记录。” 同一个大队的青年们交头接耳,有的甚至眼睛炯亮。 这样他们中就有人还有机会再来赵村儿大队!就算不能一直待下去,学到手艺,回大队的待遇肯定也会变化。 众青年神色各异,已经开始打算起来。 这时,赵柯又露出一抹笑,“还有一个事儿。” 青年们止住小声议论,安静地看向她。 “我听说我们大队一些姑娘跟个别青年在谈对象,我们大队还有一些适龄未婚男青年,最近这一个月,跟你们一起干活,各位对他们应该有一些了解,都是很不错的青年。”赵柯展开怀里的纸,“我们大队很希望他们能跟各个大队优秀的女青年们有一些接触,如果有缘分能够一起进步,那就更好了。” 她说得正经,不过男青年们都理解了她的意思,是想要替村里的男青年相对象。 其实她不说,他们也有这个想法,赵村儿条件好,家里或者亲戚有未婚姑娘,能够嫁到赵村儿大队,多有福气的一件事儿。 有青年直接就喊:“赵主任,我家里有个妹妹,你看啥时候相看一下呗?” 其他青年一听,也纷纷喊起来—— “我有个姐姐,可能干了!” “赵主任,我堂妹漂亮!” “我有一对儿双胞胎妹妹!” “双胞胎妹妹”一出,周围的人立马“吁”他—— “你还怪贪心的。” “就是。” 还有人不害臊,给自己找对象,“要不给我介绍介绍呗?” 这一句话,一下子又打开了思路,能来赵村儿的男青年,都是各自村子里比较不错的未婚男青年,介绍介绍好像也可以。 不过,首选当然是赵村儿大队,继续向赵柯推荐自家的“姐姐妹妹”。 赵柯满脸笑意,挨个大队选代表发一张传单。 好些男青年不认字,不明所以。 有个别认字的,看懂上面的内容,表情变得有些怪异。 十九张传单全都发完,赵柯扬声解释:“上面是我们赵村儿适龄男青年的一些基本条件,以及他们和他们父母期望的对象的一些要求,有的可能要求比较高,但是对应男青年的条件也匹配的上,并不是攀高枝啥的。” 不认字的男青年这才知道上面写得是啥,但不知道具体有啥条件和要求,只能抓耳挠腮干着急或者向认字的人打听。 赵柯打断:“可以回去再研究,别耽误路远的赶路。” “另外打个预防针,有可能你们相中的我们大队的哪个男青年会先一步跟别的大队的姑娘定下。”赵柯在有些人面露急色出声之前,道,“这也没有关系,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给公社妇联提个建议,趁着冬天农闲按照我们大队这个模式,组个相亲大会,互相相看相看。” 牛会计立刻捧场:“这个主意好,省得村子之间互不相熟,交流少,能够接触到的好青年不多。” 他一说,男青年们也都露出赞同的表情。 有那脑瓜转得快的,喊:“要是有相亲大会,你们赵村儿大队的男青年也一起呗,多挑挑嘛。” 赵村儿队委会的四个人全都笑起来。 赵柯笑眯眯地说:“到时候再说喽。” 第95章 外村儿的青年们离开, 整个村子一下子空荡下来。 往年这时候,赵村儿已经进入农闲,今年收回来的庄稼还没脱粒。 所幸那场初雪之后,一直没下第二场雪, 冷是冷了点儿, 粮食没糟尽。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分成两拨, 男社员们在晒场上拖着圆滚滚的碾子打黄豆, 妇女们用牛车拉苞米往村外大库去。 村外大库两百三十平方,并不是完全的大开间儿, 隔了两间:一间一百三十平方, 是一个工作间, 明年要用的水车会在这儿打造;一间一百平方, 是妇女们冬天的活动室。 中间的隔墙用的是木板,有需要可以随时拆卸。 地下挖了地龙,土窑的热气会在大库地下游走,天热的时候可以在烟道口插上隔板, 阻止土窑的热气进入大库。 大院儿库里冷, 知青们试验土窑左右都得烧火,在大库里剥苞米暖和很多。 大队明年打算买好粮种,不需要保留玉米的完整性,妇女们把能用上的工具全都搬出来。 一种就是一根尖尖的木签,跟铅笔差不多粗细,扁一些, 上面绑一根布带, 方便固定在手指上。 这种工具只比空手剥玉米省力一点。 另一种玉米推子, 长长的木头中间有长凹槽, 宽度正好放下一根玉米, 凹槽中间斜插着一根一指节长的粗钉,玉米推过去,一条玉米粒就会脱棒。 一根玉米棒在推子上随便推几下,就可以换下一根,其他人拿两根推过的玉米棒放在一块儿一撮,手脚麻利的,三两下就搓干净两根玉米棒,大概也就两三分钟,效率比较高。 第三种工具,是傅杭和余三舅新仿做的手摇剥粒机。 依旧是纯
相关推荐:
邻家少妇
蚊子血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爸爸,我要嫁给你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大风水地师
朝朝暮暮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凡人之紫霄洞天
恶女嫁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