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

帝王小说> 薄幸(1v2) > 第84章

第84章

,“闻所未闻。是做什么用的?” 时安夏说起了原委,“我阿娘早前受了苦,被人打断骨头,又没得到及时治疗,那骨头就自行长合长歪了。” 梁雁冰一听就明白了,“现在要把长好的骨头重新给她打断,再接骨?” 时安夏点头,“上好的续骨膏我们已经找到了,可我担心阿娘疼。虽然她说没什么,可以坚持,但我实在不忍心。我夫君就说,这世上应该有一种东西叫麻沸散。就是用了这东西,她就没知觉了。就算骨头重新打断,她也不疼。安国夫人精通医术,我就想问问……” 梁雁冰笑了,“这东西啊,那你倒是问着人了。” 时安夏大喜,“当真?您有这药?” 第466章 晖州有座极高的袅音山,日照充足,却也土质湿润。 山上长着一种美丽至极的花。其花大而色艳,山下少见。 梁雁冰有一次无意发现那花的果实及果实壳都能止疼,便弄了些回去入药。结果各种捣鼓,加入了几味别的药材,就弄出了一种真正止疼的药。 那药服下后,就跟睡着了一样。就算在人身上划一刀,他都没知觉。 时安夏点头,眼睛亮了,“对,我夫君说的就是这种药。” 梁雁冰沉吟片刻,“但这药吧,好也不好。用得不恰当,很可能人就醒不过来了。就算是我,也不保证能控制得万无一失啊,公主还请三思。” 时安夏眼巴巴的,“一点把握都没有吗?” 她前世就知高夫人医术了得,却也并未听过她有这种神药,可见此药确实不是能随意拿出来用的。 梁雁冰从第一眼看到时安夏时,就觉得此女有着不同于她年纪一般的深沉。 直到这时,才又觉得她仍是个患得患失的小姑娘,心里竟升起一种不忍拂她意的温柔,“不如公主再给臣妇一些时日,让臣妇继续多加研制,待到更有把握时再行用药可好?” 时安夏想着,这么多年已经过了,也不急于这一时。只要阿娘不再受苦,等一等也无妨。 况且现在西月和南雁把阿娘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也放心不少。 她点点头,答应下来,“那就拜托安国夫人了。”说完,她将桌上一个盒子递给梁雁冰,“无论成与不成,这个恩情我都记下了。一点小小心意,还望安国夫人笑纳。” 梁雁冰忙道,“不必不必。这就是举手之劳。” 时安夏微微一笑,亲手将盒子揭开,“您先看看再说?” 随着木盒打开,里头赫然是一本典籍。安国夫人面色一变,惊呼道,“《络图秘要》!公主怎有《络图秘要》?” 时安夏也不瞒她,“黄万千老夫子家有本孤本。他借我看了,征得他老人家同意,我就誊抄了几本。” 其实就是她看一遍后就能默出来。 黄万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家有这种好东西,全都压箱底儿了。得了时安夏提醒,黄万千就让儿子孙子曾孙们四处倒腾,最后在祖屋仓库的箱子里找到了。 黄家无人学医,拿来没什么用。只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医书宝典,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是以时安夏说自己看一遍已经记下了,问能不能多默几本出来。黄万千一丝犹豫都没有就答应下来,“若能多有几个大夫参透里头的东西,那不就能多救几个人?” 时安夏此时对梁雁冰解释说,“如今咱们太医院有一本,在院使申大夫手里。同安医馆有一本,还有一本在我手里,就是这一本。夫人不必觉得过意不去,好东西要留在会用的人手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梁雁冰捧着《络图秘要》,爱不释手,当即就翻看起来。边翻阅边感慨,“是啊,若早些年我能看到这本书,也许能多救好多人的命呢。” 时安夏笑着附合,“妙手仁心,什么时候都不晚。”她转头对北茴道,“去把那几套医书也拿来。” 北茴依言抱了几摞医书过来放在桌上,“安国夫人,您看看这些书。” 梁雁冰一瞧,其中有入门医书,也有难一些的,更有复杂的,都分门别类摆好。她愕然,“这是?” 时安夏说起自己的本意,“您听过云起书院吗?” 梁雁冰笑道,“瞧您说的,云起书院一骑绝尘,文武举都盖过了国子监和国公府书院,我就算再孤陋寡闻,也必然知道啊。公主办学,与众不同。” 时安夏面露赧色,心道还是捡漏捡得好啊。她切入正题,“我想开一门医学,如今已请得几位太医院的太医来任教。不知可有这个福气,能请得安国夫人任教谕?” 梁雁冰惊喜异常,“我?任教谕?” 这可是抛头露面的事啊! 以前在晖州时,她还能装成小厮陪在夫君身边四处跑。现在回了京城,她正愁以后关在家里该怎么过呢。 她记得以前京城的女子都是足不出户,权贵的世家女更是不允许在外头露面。现在的京城已经变样了吗? 时安夏看出了她的顾虑,“皇上开明,在京城对女子的约束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严苛。不久前,我还在贡院做了一回先生,当时皇上也来了。可见如今京城的包容度已经很大了。只不知高大人介不介意……” “他倒是不介意。他也知我不擅女红,相夫教子这一套……嘿,我那几个儿子都大了,各自在外游历,用不着我操心了。”梁雁冰轻抚了一下自己的肚子,“这个孩子也乖得很,从不闹腾。我这边,是没有问题的。” 两人谈了许久,相谈甚欢。 晚上岑鸢回来,时安夏就把梁雁冰说的话给重复了一遍。 岂料岑鸢却脸色骤变,“花大色艳?果实及壳都可入药?” 时安夏不明白夫君为何这么紧张,点点头,“安国夫人是这么说的。” 岑鸢沉声道,“那袅音山必须立刻封起来。” 时安夏更加诧异,“为什么?” 岑鸢揉了揉眉心,“你忘了荣光帝是怎么死的?” 时安夏也变了脸色,“那!那个!福寿膏?” 岑鸢点头,“福寿膏就是这鬼东西制成的。一个不好,就会导致亡国。趁着还没太多人知道,把山封了,管控起来。” 时安夏脸色煞白,没想到和安国夫人随意聊会天,竟会扯出福寿膏来。 那福寿膏是什么玩意儿? 能令人飘飘欲仙,沉溺在虚幻的快感里。荣光帝就是吃了那东西,整日无心朝政,天天闹着说自己要成神了。 能不能成神,时安夏不知道。但她看见荣光帝快死的时候,瘦骨嶙峋,多种疾病缠身。偶尔有一小会清醒的时候,一清醒就喊人拿来福寿膏。 然后吃了福寿膏,荣光帝又觉得自己行了,神气了,要一统天下了。 朝里一些大臣受荣光帝影响,也吸食福寿膏。有的还带着儿子孙子,甚至家里的女人吸食。 岑鸢面色十分严肃,“我不知道那种花在北翼叫什么,但它有一个名字叫‘罂粟花’。最早的时候它确实是一味治病救人的良药。可时间长了,就有人发现了其他用处……” 第467章 时安夏夫妻俩雷厉风行,匆匆忙忙赶去工部尚书府找人商量。 梁雁冰才刚到家不久,正拉着夫君吧啦吧啦说自己要当教谕的事,问他同不同意。 高品源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外头忙得焦头烂额,回来……就喜欢听夫人碎碎念,说早上吃了什么,中午和谁一起用膳,晚上准备吃什么。 其实每天说的都是这些小事,但高品源仍旧听得津津有味。 有时候梁雁冰不跟他说,他还会主动问,今天有没有和哪个夫人约着吃茶看戏?你养的花开了没有?你养的兔子能不能弄来吃拔霞供了? 可今日话题变了。 他夫人也是有活儿干的人了。他明显从夫人眼中看到了许久不见的光亮。 夫人说,“公主请我做云起书院的教谕,教医理。你同不同意我去?” 高品源反问,“我为什么不同意?” 夫人笑得矫情,“夫君现在贵为尚书大人,妾身怕出去抛头露面给夫君招恶啊。” 高品源最见不得夫人笑得比花娇,一时心神荡漾,揽着夫人的腰低声讨价还价,“招不招恶我不在意,但今晚……我就同意你去。” 梁雁冰忙抚着肚子,“那不行呀!我肚子里可怀了宝贝呢,你先熬着。要不……”她拉长了声音,“我给你找个通房吧?” 高品源顿时就没了兴趣,气鼓鼓的,“要什么通房,为夫能忍。以后再不许要孩子了,影响我……” 梁雁冰满脸通红一把捂了夫君的嘴,低吼,“你嚷嚷什么?下人们都在外头站着呢。” “站着就站着,怕什么?”高品源这人别的都好,就是对夫妻间那档子事特别喜好。 在外头怎么累怎么困,回家只要一对着小娇妻,就浑身是劲,心里全是火。 梁雁冰有时候招架不住,常嚷嚷着给夫君抬妾。 夫君越是不要通房不要妾室,她就越是喜欢嘴上大方。若高品源真答应了,她得拿银针给他扎完蛋。 这对夫妻正在屋子里热热闹闹调情呢,就听到门房在外头跟丫环说,海晏公主和驸马到访。 不等外头进屋通传,高品源两人就赶紧出来了。 梁雁冰纳闷得紧,“我刚从他们府里出来呀,怎的又追来了?这是担心你不让我去做教谕,要给你个下马威吧?” 高品源也不知道啊,忙招呼下人先将人迎到正厅去。然后才扶着夫人,小心翼翼的,“你慢着点,不急这一时。” 梁雁冰甩开他的手,“我好着呢,又不是七老八十,还要扶着。”说完走得更快了。 高品源只得追在后头,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慢点慢点,你慢点……” 夫人边走边念叨,“公主与我一见如故,颇聊得来。我总觉得,前辈子就认识她呢。” 高品源没好气,“她才多大点?就算认识,你俩也差着辈儿。” “咦,夫君你是嫌我老了吗?”梁雁冰一边走一边质问。 高品源忙追着作揖,“不敢不敢。” 我就实事求是说说而已。 时安夏和岑鸢看到高大人夫妻俩时,就是这样一个在前跑,一个在后追的画面。 梁雁冰上前就要行礼,被时安夏一把扶住。 “别讲究这些了,你还怀着孩子呢。”时安夏歉意得很,“你看,你刚到家,我就追来了,实在是有很紧急的事。” 四人在正厅议事。岑鸢三言两语说明来意,听得高大人夫妻俩齐齐一愣。 袅音山可入药的花是大祸害,能做福寿膏? “福寿膏是什么?”高品源没听懂。 梁雁冰懂,“就是一种让人吃了停不下来的药,起初身心舒泰,忘却烦恼,实则渐渐就将人的身子掏空了。” 不过她还想为这花说点好话来着,却听夫君说,“懂了!怪不得我有次看见两人从山上下来,神神叨叨说以后发财了。那两人眼神迷离,说话也是颠三倒四。盘查后,又没发现什么奇怪的东西,只当他们有些失心疯,就把人放了。” 岑鸢道,“看来已经有人会用此花制福寿膏了。如今还未兴起风浪,尤其京城达官贵人们更未及接触。如此应当管控袅音山,再向各州官员传达此令,一经发现,全部销毁。” 梁雁冰皱眉,心疼得紧,“可,可是,万一你们搞错了呢?那花其实叫‘木颜花’,不是什么罂粟花。怎么就确定福寿膏是用这花做的?” 花花有什么错啊!人家长得好看,还能做药。 岑鸢却肯定,“不会错。福寿膏这东西一旦成了气候,王侯将相全都上瘾,离亡国就不远了。” 高品源和夫人眼皮均一跳。 驸马啊驸马,亡国是随便能说的吗? 时安夏沉默半晌,“高大人,您熟悉晖州,有没有信得过的人可以把袅音山封锁起来?至少不能让人可以明目张胆上去采花。若有人强行上山,就抓起来审。” 高品源点头,“晖州青城守将郑马道将军可以,且山的另一头就是他们的青城。” 几人商量完细节,岑鸢就把时安夏留在尚书府,与高大人一起进宫面圣去了。 次日明德帝派人快马加鞭传令,封锁袅音山。 皇太后得到消息时,只觉阵阵晕眩。 那感觉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操纵着一切,无论她要做什么,明德帝都能先一步堵死她的路。 她沙哑着嗓音问黑衣人,“昨日可发生了什么?明德帝为何会忽然让人封锁袅音山?” 黑衣人回话道,“北宣部尚书岑大人和工部尚书高大人,两人一起进宫面圣,今晨皇上就派人传令去了。” 皇太后现在最讨厌听到的人,第一个是海晏公主,第二个就是海晏驸马。 这两人绝对是她的大敌,明德帝都得靠后。 “你赶在传令人前面,派人去袅音山把所有木颜花抢先收割。”皇太后发号施令, 黑衣人摇摇头,“来不及了。我们的人,无论是六神庙,还是神木堂,全被人端了。各路沿途的驿站,敢明目张胆做营生的,也几乎都被端了。” 皇太后愤怒异常,“哀家怎么不知道这事?” 黑衣人道,“你们李家交代属下,不要跟您提起。” 皇太后只觉两眼发黑,半晌才道,“哀家在深宫里行事不便,他们就这么糊弄哀家?那个假凤女又在做什么?” 第468章 假凤女又在做什么? 这个问题让黑衣人都沉默了几分。 他只想说,您的假凤女都吃胖了。李家也不知道要拿她怎样,还得给她供起来。 皇太后却误会了,以为李家苛待了假凤女。双目一沉,“去告诉李长风,哀家还没死。若时安柔有个好歹,哀家跟他没完。” 术士算过,此女也是凤女命格。只是一直被更强的凤女命格压着,才难以绽放光芒。 那更强的凤女命格,说的不就是时安夏? 术士还说,若能将两女都集齐后宅,将事半功倍,足够成大事。 皇太后对此言深信不疑。 因为她有个秘密。 这个秘密她从未对人说起过……其实她是个有大气运在身的人。 就在被毒蛇咬了差点命丧西山那晚,她被接回宫后,迷糊中分明看到晋王身穿龙袍一步一步登上皇位。 而晋王便是同时将时安夏和时安柔两姐妹都纳入后宅,方将龙椅宝座坐稳。 哪怕时安柔只当个摆设,其价值也是足够了。 虽然那只是个幻象,皇太后却当真了。 其实在她年轻的时候,与各妃斗得如火如荼,就曾恍惚看到过明德帝能登顶皇位。是以挑孩子养在膝下时,她毫不犹豫挑了他。 凭着看到过的景象,她一步步筹谋,扶持明德帝上位。 有许多次险境,都与她所见景象不谋而合。尽管那些场景画面断断续续,残缺不全,但她凭着超强决断在这些现实险境中,抢占先机,独占上风。 事实证明,她才是天命之女。 她让谁坐那位置,谁才能坐稳那位置。 她若不高兴,随时换人……这念头一起,再看看如今的境况,整个寝宫里遍布明德帝的耳目。她这皇太后过得更是如履薄冰,早没了以前的尊荣。 明德帝现在是连样子都不装一下了。 造成这一切变数的是谁?正是那其中一个运势更强的凤女时安夏。 如果时安夏按照她所知的画面,乖乖与晋王携手。如今的晋王早已如日中天,要不了几年,就能成为明德帝心中的太子不二人选。 终究,是偏离了宿命的轨迹。总有一日,她会集齐凤女,将宿命拉回到原有轨道上来。 她坚信,自己所看到的景像一定会成真。 黑衣人见皇太后自顾沉默,脸上阴晴不定,时喜时悲,便低声道,“属下来一趟不容易,皇太后还有别的话要交代吗?” 皇太后问,“列国使团什么时候抵京?” “已到达崎州地界了。”黑衣人答。 他又详细解释说,如今整个京城都充斥着武学氛围,云起书院在整个武举中遥遥领先。如今还在与江湖能人异士打擂,选拔出人来与列国对赛。 皇太后消息阻滞,对外界几乎一无所知,听得牙痒痒,“无能之举!” 黑衣人也算贴心,将《翼京周报》每期都备了一份呈上给皇太后开眼界,“这就是北宣部出的报纸,太后您过目。” 皇太后接过报纸越看越心惊,“你说这是驸马亲自督办的?” “据属下了解,恐怕驸马不止督办报纸,连那个所谓的‘活字印刷’都是他安排下来的。具体是什么情况,属下也不清楚。北宣部……我们安排不进人。” 皇太后冷哼一声,“安排不进人,就把里头的人收买了,这也要哀家教你们?” 黑衣人摇摇头,“想必李家也是这么做的,根本无用。那些人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皇太后阴阴的,“黄金白银不行,就送女人。哀家不信,这些人就没有弱点。女人还不行,就找他们的家人下手。” 黑衣人只得应了声,“属下会传达下去。” 皇太后合上报纸,“不要自乱阵脚,要相信哀家才是最后赢家。明德帝……只是一时得意而已。” 听蓝院里,时安夏和岑鸢相对而坐。 气氛有些沉闷。两人都没说话,只各自在面前的纸上写写画画。 终于,岑鸢放下碳笔。 他向来不爱用毛笔,喜用碳笔。 他道,“我忽然觉得这次列国来战,恐怕‘战’不是目的。” 时安夏将自己层层推断的图表递过去,“我也正作此想。” 岑鸢接过一瞧,笑了,将自己用碳笔画的图表也递了过去。 两份图表除了用字不同,意思所差无几。 岑鸢想起一事来,“其实头两日便发生了一件怪事。” “嗯?”时安夏接过北茴递过来的湿帕子边擦手边认真聆听。 北茴将桌上笔墨纸砚都撤了下去,又让人上了茶才退出门。 岑鸢回忆起头两日一场擂赛,“那天来了一个人跟邢明月打擂,自称晖州人士,叫洪飞,差点就把邢明月的擂主位置抢走了。” “有什么问题吗?”时安夏并不认为云起书院这六个学子就真的无敌。 事实上,朝中还有许多厉害的人物懒得跟几个学子一较高下。 且学子总归是学子,再厉害也是初出茅庐,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强悍。 岑鸢继续道,“我原先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不过现在细细想来,破绽很多。那天在台上,洪飞的拳法分明一般,但力道奇大。下台后说话也是前言不搭后语,还嚷嚷着说,等他过两日变得更强再打。” 当时他只当这就是人家放句狠话而已,此刻细思极恐。 既然出了福寿膏这种东西,若是再配以别的……他无法说明白,现代体育赛事还要检测兴奋剂呢。若是古代有什么草药配合福寿膏能使整个身体兴奋度达到顶点,就能在短时间里爆发出强大力量而赢下比赛。 输的人不服,很可能就会买下这种药吃了再战。 时安夏很聪明,只得了少许提醒便想到了,一时心惊肉跳,“其实福寿膏是卖给民间能人,让其在列国来战时,表现出超强能力,最后为朝廷立下功劳。明德帝爱才,定会封赏。如此,朝廷慢慢就会被服食福寿膏的人占据。” 山河破碎历历在目。朝中大臣如果被福寿膏侵蚀,不止亏空了身体,更可怕的是亏空削弱了意志。 岑鸢目色沉沉点头,“看来光保明德帝的性命还不够。必须彻底把福寿膏这种东西杜绝了。否则前世老路还得走一遍……” 第469章 其实比走前世老路更可怕的是,因着岑鸢和时安夏重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轨迹后,有人没办法向明德帝下手,只能用更可怕的手段来把北翼推向深渊。 福寿膏就是其中一种。 时安夏悠悠道,“想象一下全民吸食福寿膏,将是怎样的灾难?” 那还用想象吗?岑鸢默了。 大量金银外流,遍地都是卖儿卖女卖妻子的瘾君子,官员上朝有一半都站不起来。国民素质每况愈下,军队士兵不思操练,营帐里烟气四起。 除了皇太后阵营,他们想不到还有谁会这么做。 其实最近一阵,皇宫里对皇太后已经看守得很松动。李家也在小心翼翼安插人。明德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戳穿。 只是万万没想到,皇太后会选择毁了北翼。 前世皇太后至少还能将北翼抓在手中,她不会想走这一步。就算荣光帝后来没忍住诱惑,仍旧吸食了福寿膏,但那也只是小范围堕落和毁灭。 这一世,很显然皇太后动不了明德帝,就要借用外力将整个北翼拖进泥泞,方能浑水摸鱼把晋王推上皇位。 岑鸢轻轻一闭眼,再睁开时,目色一片清明和决绝,“禁毒,势在必行。” 目标明确,有了方向,他便揉了揉小姑娘的额发,“这件事你别管了,我去。” 贡院最近全面开放,唐星河等人就差每天住在擂台上了。 一场又一场较量下来,几个纸上谈兵的小子算是积累了不少临场应变经验。这也是岑鸢提议开擂历练的初衷。 只没料到,他今日不是来检查学子们历练成果,而是专门来观察是否有人服食过类似福寿膏的东西。 连着几天观看了多场擂赛,岑鸢或多或少心里有了底。 除去早前来自晖州放下狠话的洪飞,其余皆是游兵散将,多是自学成材之人。 有的因祖上犯错,有的因奴籍,无资格参加武举。这些人知晓有擂赛后,都想着一战成名,抱着试试的态度来搏个前程。 唐星河等人在连着数天车轮战的擂赛上,已经游刃有余,且功夫日渐精进。 以前不会使的招数,历练下来也渐渐得心应手。 江湖人挑战的擂试跟武举举子有所不同。他们可多次挑战,岑鸢等的就是那些输了要卷土重来的人。 输了,不服,就会受人摆布,成为别人的棋子。 岑鸢布下天罗地网,准备把这些棋子全抓了。发现一个抓一个,让背后的人不敢放开手脚祸害百姓和意志不坚定的官员。 可这还没抓着人,后院却失了火。 这日,陆桑榆散值回来,正准备与母亲一起用膳,却发现冷锅冷灶,母亲也不见人影。 起初,他以为母亲出门买东西去了。 母亲不会做京城小吃,有时就会在他散值的时候到街口去买些他爱吃的京城小吃回来一起品尝。 陆桑榆没见到母亲,起初浑不在意,尤其桌上的茶还是热的。 他顺手倒了杯热茶,拿出新报纸看起来。 看入了迷,天色渐晚。他抬起头时,暮色笼罩下来。 可母亲还是不见人影,他这才慌了,起身准备出门寻一寻。 就在他出门的刹那,发现迈出的脚边有一张字条,上面歪歪斜斜写着:若要你母亲活命,独自来芙蓉楼。不要耍手段,一旦发现你找海晏公主和驸马,我们立刻要你母亲的性命。 跟字条放在一起的,还有一缕黑发。 陆桑榆全身冰凉,拿着字条的手抖得不行。 母亲会害怕吧? 他们有没有对母亲怎样? 是谁要对付他,才把母亲带走了? 一系列的疑问使他无法安静思考,狠狠用手砸一下门,才转身将院门关上,落锁。 陆桑榆迈着沉重的步子,独自去到芙蓉楼前。 一个卖冰糖葫芦的老汉走过来问,“您是陆大人吗?” 陆桑榆看了老汉一眼,木然点头,“是。” 老汉道,“有人放了一封信在这,让小的转交给您。” 陆桑榆接过信,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信,又有一缕头发。信上还是那几句话,只是地点变了,变成一家酒楼。 他看着老汉,想问对方把信放这的人是什么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下了。 老汉像是知道他想问什么,就解释说,“是个孩子拿过来的信。” 陆桑榆握着信的手指微微颤抖,发足狂奔,去向指定酒楼。 如此大费周章,折腾了四五趟,换了好几个地点。 天空彻底笼罩在黑暗之中,陆桑榆几近崩溃。 母亲! 如果母亲因自己出了什么意外,他不会原谅自己。 他要冷静,不能乱,绝对不能乱。 在按照字条上,去到最后一间茶舍时,地点竟然是静安茶馆。 陆桑榆跨进茶馆,里面伙计已换了一批新的。 伙计不认识他,他也没有熟悉的人。 他只是木然地走进去,准备领下一封信。却不料伙计问,“您是陆大人吗?请跟我来。” 跟着小二去到楼上,陆桑榆踏进屋子一瞧……顿时愣住了。 倒是屋子里的人先开口,“陆大人,你有什么事需要约在这里见?” “陆大人,这么神秘,还请我们吃茶?” “怎的不见岑大人?你约了岑大人吗?” 说话的是北宣部的几位同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使得陆桑榆不知从何答起。 答错,他母亲危矣! 陆桑榆朝四周看了看,也不敢轻举妄动,保持着镇定的笑容,“原本是有些公务要找你们,不过都解决了。大家散了吧。” 众人错愕。 陆桑榆也不管那几人怎么想,大步下楼问管事,“有我的信吗?” 那小二奇了,“陆大人,你怎么知道有信?” 陆桑榆铁青着脸,伸手,“快,拿来。” 小二见大人脸色不好,不敢耽误,更不敢说闲的,忙把信呈上。 这一次,信封里只有信,没有头发。 陆桑榆匆匆看完信,折进袖中,看了一眼小二,终究不敢说什么。 此时,他已不知道该相信谁了。 下一站,是……芙蓉楼,正是他第一站去的地方。 陆桑榆走在小道上,心急如焚,眼看要宵禁了。 他正在大步赶路,忽然从身后袭来一阵风,随即后颈一痛,晕了过去。 再醒来时,不知到了哪里。只是耳边响起一阵熟悉的呜呜声,他心里升起狂喜,脱口而出,“母亲!” 第470章 陆桑榆循着女子的呜咽声望去,见母亲手脚被绑着,发丝被剪散了好几缕,嘴里塞了布条,正瞪着双眼发出呜呜声。 而他自己,手脚却是自由的,毫无束缚。 他当即站起身,不顾头晕目眩急奔到母亲跟前,把她嘴里的布条拿出来,“母亲,您怎样?” 陆夫人原是看见儿子也被抓了,才急得发出呜呜的警示。 现在看到儿子好好的,方放下心来,摇摇头,“我没事。” 陆桑榆从上到下打量了母亲好几遍,确定只剪了几缕发,旁的无碍,心头大定之下,又怒气横生。 他瞧着母亲一双白玉般的手腕被绑出了红印,目中戾气暴掠。 同时,一个人从里屋笑着走出来,“以这种方式请陆大人来此间,实在冒昧啊。” 那人四十来岁,微胖,脸上蓄着胡子。一笑,那胡子跟着抖动。 陆桑榆一边为母亲解绑,一边头也不抬地问,“绑架朝廷命官的亲人,是嫌命长吗?” 那人哈哈大笑,“言重,陆大人言重啦。”他自我介绍道,“鄙人姓陈,想和陆大人交个朋友,结个亲缘。” 陆桑榆全身一僵,猛地抬头,不可置信,“陈……爵爷?你不是岑大人的养父吗?” 那人的确是富国男爵陈济康,双手一拍,一行人抬着几个木箱进来。 一箱一箱打开,金银珠宝,墨宝孤本,绫罗绸缎,在烛光下闪耀着富贵逼人的光芒。 他道,“小小心意,就当陈某为今日之事向陆大人请罪。” 陆桑榆的脸顿时冷下来,“若我拒绝呢?” “那就是陆大人嫌陈某的诚意不够。”他又一拍手,下人再抬几个木箱进来,一一打开,仍旧是金光闪闪的金银珠宝。 这一次,陆桑榆没有立刻拒绝,“你想怎样?” 陈济康脸上堆满笑容,“陆大人,陈某说了,想和你交个朋友。”他又吩咐人进来,“带陆老夫人去梳洗,切勿再吓到人。” 陆桑榆脸一冷,“不必。” “诶!”陈济康皮笑肉不笑,“人到了这儿,陈某若真要做出点什么来,还能等到现在?陆大人,稍安勿躁,时候还早,坐下慢慢谈。陈某备了薄酒,略表歉意。” 陆桑榆看了一眼母亲。 陆夫人知儿子还需周旋,也不想拖了儿子后腿,便朝儿子点点头,跟随婆子出去了。 下人们鱼贯而入,端来好酒好菜,很快就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摆了一大桌。 陈济康仍旧笑脸相迎,“陆大人,请。” 陆桑榆心思电转。 他知陈济康是岑鸢的养父,这爵位也是岑鸢替其搏来的。否则以陈济康这种商人的脑子,估计几辈子也无法实现阶层跨越。 可后来岑鸢成亲,陈家并未到场。 显然,双方关系已分崩离析。 念及此,陆桑榆在摆满盛宴的桌前坐下,轻弹袍角,“开门见山直说吧,有什么事找我?” 陈济康亲自用筷子夹了菜过去,“陆大人,先吃好喝好再谈。” 陆桑榆挑了挑眉,嫌弃地将碗筷往前一推,酒菜便洒在桌上,“你觉得我敢吃你家的菜?像你这种用惯下三滥手段的人,万一放点药,让我跟你夫人,跟你女儿睡一觉,我不得恶心死?” 话糙理不糙。陆桑榆是什么人?小时候再下流的话都听过,进了陆家又常被人以污言秽语污蔑他和母亲,早就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身。 也只不过是榜眼的身份,文人的儒雅,一时将他包裹得看起来人模狗样。他骨子里一向是荤素不忌,洒脱不羁,都这个时候了,哪还能有半句好话。 陈济康被他一噎,颇有些恼羞成怒,“真是有辱斯文!” 陆桑榆哈哈大笑起来,“陈爵爷,别人跟我可谈斯文,你就算了。你一个大老粗,商人出身,真以为封个爵,就实现阶层跨越了?” 陈济康最恨别人说起他商人出身,眼里闪过一丝难堪的阴戾。 陆桑榆却还不打算住口,总要把他母亲受过的惊吓讨些本儿回来,“你知道《惊山图》是谁画的吗?你知道《韶华书》是谁作的吗?你知道六律律法是哪六律吗?你又知道绑架朝廷命官的亲人当诛吗?” 他重重一拍桌,“陈济康,你有几条狗命够杀的?” 陈济康豁然起立,“你就不怕我为难你母亲?” “瞧瞧,这也就是你这种商人才会用到的手段。”陆桑榆缓缓抬起头,轻蔑一笑,“可你不敢!就像你说的,能为难,早就为难了,还等得到现在?去吧,把你背后的主子叫出来还有得谈,本官不欲跟你这种人浪费口舌。” 陆夫人在门外已梳洗规整回来,听到儿子的话,便走进来,“桑榆,你不用顾忌母亲。切勿上他们的当。” 陆桑榆这才从袖里拿出一包花生糖递到陆夫人手里,“母亲先垫垫肚子。” 这包糖是他出门时从桌上顺手带出来的,就想着万一母亲饿了,也能应个急。 他扶着母亲坐下,才转过身对陈济康道,“给你半个时辰,把你背后的主子叫出来。否则陆某过时不侯。不是本官瞧不起你,就凭你陈爵爷,给你十个胆子,也不敢把本官留在你府上。” 陈济康铁青着脸,再不想跟此子说半个字。 文人骂人不带脏字,却句句扎心窝子。 他一出去,夫人姚氏就挤上前来问,“怎样?他答应娶咱们梦苒了吗?” 陈济康推了一把夫人,气冲冲的,“不用做梦了。” 正事还没谈,附加条件还没提,就被人劈头盖脸侮辱一顿,任谁的心情能好? 他进了主厅,对着一个正负手站在窗前赏月的男人恭敬道,“李大人,陆大人要见您。” “你都跟他谈到哪一步了?”那人转过身来,不是别人,正是李长风。 陈济康擦了擦额上的汗。哪一步!就刚到挨骂的一步! 但话得这么说,“属下不懂政事,跟陆大人也谈不好。属下担心适得其反,便先安抚了他。后面的事,还得李大人您亲自去谈。毕竟陆大人才华横溢,是个聪明人。” 属下!没错,陈家在跟岑鸢闹崩前就收到了李家投来的橄榄枝…… 第471章 那时候的陈济康还一心巴着岑鸢,刚晋了爵位,十分听话,丝毫不敢乱动。 尽管私下里结交的人也大多对岑鸢进行了报备,但唯独李家,他十分谨慎。 既不走得太近,也不离得太远,含糊其辞,态度暧昧。 究其原因,自然因着李家是打着太后的名义来找他的。 当时岑鸢和时安夏还没成亲,太后希望他以养父的身份强制拆了那两人的亲事。 可谁苦谁知道。那门亲事是他能拆得掉的吗?还强制拆,拿什么拆? 陈济康倒想呢。但他说话不管用啊。 那养子压根不听他的不说,他还得捧着养子,惯着养子,顺着养子说话。 就这样,他也还是没能把养子养熟。 养子做得太绝了,把银子要回去了,还断了他的货源。 这时候,陈济康想起了李家,想起了太后,随后欣然搭上了线。 李家对他进行了详细盘问,他把知道和不知道的,全都说了。 李长风当时非常嫌弃,“你说的这些,我们早就查清楚了。还有没有别的更有用的信息?” 陈济康这才发现,自己对养子实则一无所知。 此时,他带着李长风去见了陆桑榆。 那二人关着房门谈了多久,陈济康就在门外徘徊了多久。 直到宵禁解除,已是五更天,陆桑榆带着母亲离开了陈男爵府。 他离开的时候,陈济康亲自送出府外,好话说了一箩筐。 陆桑榆一句话都没接,只意味深长看了一眼陈府的牌匾,心道,快挂不稳了。 马车在凄清的长街上踢踢踏踏跑起来,马蹄声格外响亮。 陆夫人累了一整天,此时却无睡意,拉着儿子的手臂,附在他耳边低声道,“桑榆,我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儿。” “嗯?”陆桑榆耐心地低着头,将耳朵离母亲更近一些,“怎么不对劲儿了?” 陆夫人谨慎地四顾一番,指了指外头赶车的车夫,“那人听得到吗?” 陆桑榆见母亲神神秘秘,低声道,“您小声儿说。” 陆夫人想了想,这才迟疑着以极小的声音贴在儿子的耳朵上说,“有个绑匪叫我不要怕,他说会保护我。” 陆桑榆听完,笑了笑,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他提高了声量道,“母亲,很快到家了,您别怕。” 然后将袖中包着花生糖的油纸打开,拿出来一块,递给母亲,“先吃一颗压压惊,一会儿我回去给您煮碗面吃。” 陆夫人素手要去拿那粒花生糖,却是拿了个空。 那粒花生糖直接从陆桑榆的指间,落进了她的嘴里。 她只愣了一瞬,却很快就适应了,“你从哪儿得来的花生糖?” “买的。”陆桑榆不欲多说。怕说多了,反倒惹她担心。 他敛下眉目,将视线从母亲那张依然清丽绝伦的脸上移开,身子却不愿意挪动半分,就那么与母亲依偎着,如儿时一样。 就想着,如果能一辈子以母子情谊相依为命,他也不是不能接受。 自陆桑榆中了榜眼后,他家的门槛都被媒人踏破了。 说亲的,相看的,络绎不绝。 最绝的是,他母亲十分热衷帮他选媳妇。整日这家闺女长得不错,那家闺女长得有福,是真的把他当儿子一样,替他筹备着亲事。 可他对亲事没有兴趣,也不打算成亲。 陆桑榆心里只有母亲一个人。这个想法早在他被人污蔑与母亲苟合时就有了。 他不是什么好人。自他进陆家,对母亲也自来不是儿子才有的感情。 最早的时候为了填饱肚子,也许是有过儿子对母亲的孺慕,可那就是出自本能的有奶就是娘。 谁给他一口饭吃,谁就能当他娘。 后来,母亲教他做人,教他做一个懂得变通且正直的人。 那是第一次,他心里起了异样。 因为也是第一次,有人把他当人看了。 是人,就得有礼义廉耻,就得有人伦纲常,就得守规则秩序。 陆桑榆知道生出异样的心思不对,可他抑制不住。 是以有人污蔑他们母子有不伦关系的时候,他恼羞成怒,像是被人

相关推荐: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姑母撩人   倒刺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大唐绿帽王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归宿(H)   偏执狂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