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

帝王小说> 分手后,捡到憨憨小女友 > 第7章

第7章

” 虽然最早来释放善意是为了云康开蒙之事,但这几天接触下来,胡秋燕是真的喜欢上了这个长得好性格更好的小哥儿。 今天下午,他家的两个孩子一直十分懂事地帮自己编柳筐,胡秋燕作为长辈,也想多关照一下他们。 秋华年道了谢,心中回荡着一股暖意,觉得自己与这个陌生的时代有了更多的联系感。 吃了玉米后,胃部的饥饿感终于消弭,秋华年重新整理了一下买回来的东西。 两只半大母鸡放进了鸡圈,豆腐、肉和骨头都存在库房的深缸里,其他物品也各归各位。 九九和春生在旁边看的目瞪口呆。 “华哥哥,这些、这些很贵吧?”九九纠结地开口,她已经到了懂这个的年纪,知道家里的情况有多困难。 “不贵,所有东西还没哥哥今天一天赚的钱多呢。”秋华年笑着摸了摸九九的脑袋。 九九下午在胡秋燕家洗了头,毛茸茸的,手感很好。 “等哥哥赚了更多的钱,我们说不定会搬到城里去,你和春生都能读书,有新衣服穿,每天都能吃肉,九九想不想吃肉?” 九九感觉自己听不懂华哥哥在说什么了,搬到城里、穿新衣服、读书……这些都是她能拥有的吗? “……我想吃肉。”最后,九九只是小声说。 秋华年笑了,“明天中午就给你们做。” “对了,哥哥赚钱买东西的事,你们先不要告诉其他人哦。” 两个孩子齐声答应。 高粱淀粉、玉米淀粉都还剩不少,晚上没什么需要准备的,秋华年教两个孩子用牙粉刷牙,洗脸洗脚后便睡了。 睡在炕上,秋华年心算高粱饴的利润率。 一斤高粱四文钱,两斤高粱可制取一斤高粱淀粉,做六十根左右的糖,加上红甜菜根、玉米淀粉等东西,成本是10文左右,而总售价是60文。 也就是说,高粱饴的利润率达到了500%! 这个数字听起来骇人,实则受不少限制。 一是高粱饴的单价过低,才一文钱一根,二是镇上消费群体有限,不是所有人都每天有闲钱买糖,高粱饴的销量提不起来。 秋华年根据今天卖糖的情况估算,稳定下来后,销量会有所下降,在镇上卖高粱饴一天最多能卖出去一百根,净利润八十文,按购买力相当于现代的四十块钱。 在起步阶段,这个数字已经很可观了,但离秋华年刚才给九九画的饼还很远。 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攒钱发展。 第二天不用鸡叫,他到点自然醒来。 用比昨天更快的速度把剩下的高粱淀粉都做成高粱饴,装进模具,秋华年叫醒两个孩子,把最后一点鸡肉和鸡汤一起热了,吃过早饭后嘱咐他们在家玩。 而他则将提前留好的一碗鸡肉和一些高粱饴装进篮子,再装上线香、纸钱、祭文和火折子,拎着篮子出了门。 第7章 干两个月还不值一头骡子 不是正经上坟的日子,大清早的一路上都没什么人,秋华年沉默着来到了李寡妇和杜宝言的坟前。 他先给李寡妇和杜宝言烧香磕头,谢谢李寡妇养大了原主,表示自己会照顾好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也会帮助杜家大郎。 接着,秋华年取出一个有些陈旧的荷包,这是原主亲手做的,因为在针线上没什么天赋,所以他只做过这一个就再没做过。 秋华年叹了口气,把左腕上的银镯子撸了下来。 原主被换到杜家时,虽然杜宝言已死,但杜家还没有这么艰难,李寡妇喜欢原主,给原主打了一只细银镯,原主戴上后就没摘过。 他把银镯塞进荷包里,割下一缕头发也塞进去,然后扎紧荷包,在李寡妇坟脚边挖了个小坑,把荷包深深埋进土里。 “你心里认李寡妇当娘,我把你葬在她身边,以后这里就是你在这个世界的埋骨地,所有祭奠李寡妇的人,也会祭奠你。” 秋华年没有说具体的名字,像和朋友闲聊一样,说完这些话。 他供上鸡汤和高粱饴,点燃三根线香,念了祭文,连同纸钱一起烧掉,静静站了一会儿后收拾东西离开。 回到家,他让九九和春生分吃了祭品,休息了一会儿。 此时太阳已经出来了,邻居家的老妇要去摘野菜,九九和春生自告奋勇要跟着去,像昨天一样帮秋华年摘柳叶。 秋华年叮嘱几句,把新做的高粱饴脱模切条,拿了一些再次出门。 这次,他要去族长家。 到了族长家院外,秋华年敲了敲门,没有人应。他在门旁槐树下的石头上坐下,打算等一等。 明明精神还不错,可刚一坐下,秋华年的身体就涌起一股莫名的困倦感,下一秒靠着槐树粗壮的树干睡了过去。 迷迷糊糊间,他似乎回到了现代,看见了自己,却是以旁观者的视角。 他看见父母在病房里焦急地询问,看见一个陌生的他坐在病床上面露茫然。 渐渐地,那个他被亲情打动,缓缓伸手抱住了面前的中年夫妻。 秋华年笑了,流下泪来,深深地看着那对夫妻。 “华哥儿,华哥儿?你怎么在石头上打盹?”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秋华年被人推醒,睁开眼看见村长的大儿媳,孟圆菱的姑姑孟福月。 孟福月和秋华年不熟,但知道自家堂兄的小哥儿和秋华年交好,也知道公公对这家人比较看重,所以态度很好。 “我想找族长说件事,刚才敲门没人应,所以在外面了等一会儿。” “我公公去田头看今年地里的土了,过一会儿就回来。” 孟福月招呼他,“你先和我进屋坐一会儿,今天是云成去县学读书的日子,家里大多数人都跟着进城玩去了,我留下看门,刚才去园子里取了点柴,没听见你敲门。” “云成要考童生了?”秋华年问。 读书人通过县试和府试后便可称为童生,再往上通过院试,就成了秀才,有了最低等的功名。 秀才又叫生员,可以见县官不拜,排名靠前的禀生每月还能领米。 在县试、府试、院试中都考中案首,被称为“小三元”。 县学只有童生和秀才能在里面免费读书,其他人想进去不仅要禀生作保,还要缴纳不菲的束脩,所以只有快考童生的人才会花钱进去学上几个月,相当于最后冲刺。 “孙秀才说云成的学问可以试一试了,先考童生,在县学里学个几年,再往上继续考。” 孙秀才就是在清福镇办私塾的那个老秀才,云成之前一直在那里读书,据说秋华年的便宜丈夫也是他启蒙的。 “云成年少老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秋华年夸到。 “我公公也这么说。”孟福月笑得开心了许多。 云成是族长的长子长孙,族长在他身上压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家中能出一个真正有功名的读书人。 孟福月想到什么,你来我往地笑着恭维,“不过和你男人十岁就中了童生比,他还差的远呢。” 秋华年脸都笑僵了。 这个称呼是过不去了。 孟福月给秋华年倒了水,两人聊了一会儿后,族长拄着拐棍回来了。 “华哥儿?你遇上什么难事了?”族长没想到会在家里看见秋华年。 “想请您帮一个忙,是好事。”秋华年说着打开篮子,“这是我自己做的高粱饴,族长您尝尝。” “这个糖比麦芽糖还好吃,华哥儿说一条才卖一文钱呢。”刚才已经尝过的孟福月在旁边补充。 高粱饴?一文钱? 族长牙不太好,不爱吃糖,他拿到手里一看,发现这种糖既不硬也不粘牙,才塞进嘴里尝了一口。 有粮食的醇香,有甜菜根的清甜,一点涩味都没有,反而甘润软糯。 族长眼睛微亮,他是尝过县城的酒楼和点心铺子,甚至在县令府上吃过饭的,华哥儿做的这种糖,就算摆在县里也不差什么。 “真的只卖一文?” 秋华年笑道,“真的,这是高粱、玉米和甜菜根做的,不值什么钱。而且我卖的贵了,在乡里也卖不动啊。” 他观察打听过,镇上卖麦芽糖的人一天顶多卖出去三四十根,定价高了销量就会下去。 听秋华年说了原料,族长没有问具体做法,摸着胡子思忖片刻,“你想让我出面帮你收甜菜根?” 秋华年笑了,和聪明人说话就是方便。 做高粱饴的原料中,高粱和玉米家里都还剩很多,就算用完了,买起来也容易。但甜菜根只有部分人家会种一点留着自己吃,想一口气大量收购是很难的。 让族长帮忙通知,就不用他一户一户地去问了。 “麻烦您和村里人说一声,我以一文钱两斤的价收甜菜根,只要没坏,有多少收多少,有意的明早来我家。” 秋华年笑着补充,“这样的好事我紧着咱们村,先把村里人的都收了,不够再去外面收。” 族长看秋华年的眼神顿时变了,脸上笑意加深。 如果不这么说,或许会有村人故意囤积家里的甜菜根,想坐地起价,但秋华年这么一说,就会让人觉得不早点卖的话,便没机会卖出去了。 原本可有可无的甜菜根能卖钱,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族长意识到,这位以前没怎么关注过的哥儿,怕是比自己想的更聪慧。 “老大家的,你去和村里人把原话学一遍,让他们互相传话,有意的明早去华哥儿家。” 孟福月应声离去,秋华年本打算告辞,族长却叫住了他。 “华哥儿,云瑟再有十来日就回来了,他想回县学念书的话,有困难可以找我商量。” 杜云瑟,是秋华年的便宜丈夫的大名。 见秋华年面露惊讶,族长叹了口气。 “我昨日专门去县里拜访了县令,他说云瑟的恩师已经出狱了,只是仍软禁在京中,相关人等或贬或罚,案子已然了结。云瑟能平安回来,就能正常考取功名,没有什么影响。” 村里人只知道人云亦云,一会儿说神童,一会儿说前程断了,其实根本不清楚杜云瑟这些年的经历。 只有族长深深记得,杜云瑟七岁启蒙,十岁童生,县试府试均为案首,一篇锦绣文章引得当时任上的辽州学政侧目,专程到杜家村抽考这位神童。 一番考教后,与学政一同来的当代大儒文晖阳起了惜才之心,当场收其为徒,带他离开漳县四处游学。 如果不是文晖阳说少年意气慧极必伤,压着他不许他继续科举,杜云瑟别说秀才,举人怕是都已经考上了! 这是他们杜氏一族的麒麟儿,是真正的文曲星下凡! 简略地给秋华年讲了一遍这些往事,族长说道,“我知道你们家现在艰难,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云瑟这样的天赋,千万不能耽误了。

相关推荐: 和徐医生闪婚后   小人物(胖受)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花花游龙+番外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外婆的援交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