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

帝王小说> 分手后,捡到憨憨小女友 > 第171章

第171章

如果不是秋华年买了邓蝶的熏鱼方子,他们只能卖了王引智考中举人朝廷赏的那十五亩地凑钱。 镖队里还有一些进京的人家同行,知道队伍里有两位进京赶考的举人,都想来攀谈结交。 杜云瑟不想影响秋华年休息,一概拒绝了,之后便没人敢来打扰。 就这样走了十日,一路上经历了几场大雪,过了几段难走的山路,途中休息了十来个城镇,京城已经近在咫尺。 柏泉打听完消息后回来说,“前面在修水渠,挡住路了,正好天色也不早了,镖头的意思是就近休息一晚,明日绕路过去预计下午能到京城。” 秋华年他们出发得早,目前还没到二月,不急这一时,没有反对。 秋华年在车上坐久了,走下马车舒展筋骨。 他们现在在一座小镇里,京城附近,天子脚下,小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比漳县的清福镇高得多。 “怎么冬日还在修水渠?” 了解完始末的镖头回答,“镇上人说皇庄扩地,要修水渠引水过去。这可是皇家的差事,春日就要耕种,可不得冬日开修。” 秋华年听见皇庄扩建,总觉得和自己送上的农书、良种以及农具有关。说起来,听说太子一直在皇庄上醉心农事呢。 这次进京,也不知有没有机会再见十六…… 秋华年问,“修水渠的是从附近村镇征的徭役吗?” 镖头摇头,“不是,来修水渠的都是京中和附近几地的犯人,本该被发配戍边的,官人们说物尽其用,先来修了水渠再说。” 好一个物尽其用,秋华年失笑摇头。 到了京城附近,秋华年想在镇上走走,看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星觅给秋华年披上纯色的狐皮斗篷,戴上同色的风帽,又拿来手炉让秋华年抱着,全副武装之后陪秋华年朝镇里走去。 镖头专门派了一位镖师跟着他们。 此时天近傍晚,除了镇上的居民,秋华年还看见不少附近修水渠的在此结棚暂住的徭役们。 两者很好区分,这些戴罪之身的徭役全都穿着统一的粗布衣服,打着一堆补丁,面色蜡黄,头发凌乱,手脚上全是冻疮,附近还有官差看管。 镇上的人知道这些都是本该被发配的犯人,全都躲得远远的。 秋华年眼睛扫过街角,视线突然停顿。 “乡君,怎么了?”星觅看过去,只看见一男一女两个容貌苍老的徭役。 男的似乎在骂什么,女的也不给他好脸色,两人又打又吵,官差过来甩了两鞭子,立即全老实了。 秋华年摇了摇头,转身离开,“没什么好看的,我们回去吧,明日就到京城了。” 他们身后,那个挨了鞭子的男犯睁开浑浊的眼睛,犹豫着拉了拉身旁的女犯。 “我……好像看见秋华年了?” “谁?你那个杀千刀黑心肠把我们弄到这步田地的哥儿?”女犯呸了一声,“这可是京城附近,你老眼昏花,做什么春秋大梦呢!” 男犯犹豫了,“我真的好像看见了……如果真是他……” 女犯哭骂道,“是又怎么样,难道能叫他给我可怜的贵儿偿命吗?我可怜的贵儿,被那扫把星告到官府去,才十几岁就被砍了头,往生路上连张黄纸都没人烧呜呜呜……” 官差再次扬起鞭子,两人哆嗦了一下,不敢再耽搁,告饶连天地回草棚去了。 第112章 闵乐逸脸上露出几分自然的向往 秋华年回到下榻的客栈, 杜云瑟刚看着柏泉将被褥等东西放置好。 客栈虽然自带被褥,但用的都是陈旧的老棉花,布也没怎么清洗过, 是迫不得已之下的选择, 只要有条件,古代人出远门都会自带生活用具。 秋华年这次出门, 就连洗脸的水盆、擦拭的布巾、漱口的口杯和自制的牙刷都拿着。 反正有一整辆马车装行李, 不带白不带。 “华哥儿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秋华年摇摇头,直到房间里只剩下两人,才对杜云瑟说, “我看见秋传宗和周氏了。” 杜云瑟眉头深深皱起, “你那已经断绝关系的生父与继母?” “他们被判了流放之刑,流放前先被带到这里修水渠,镇上的人说皇庄要扩建。” 秋华年走到床铺边上, 靠在熏得热烘烘的被褥里,舒服地伸了个懒腰。 “秋传宗好像看见我了, 也不知他是什么感想。”秋华年笑了。 他如此直呼亲生父亲的名字,杜云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倒了杯梅花茶给秋华年。 这梅花茶连带着茶杯也是他们自带的。 将含苞待放的新鲜梅花采下,加少许炒盐后用纸包住,放到阴凉处阴干,制作成干花。 饮用时只需取几朵放入茶杯中,再加一点蜜, 用沸水冲开, 梅花便会在水面上绽放,色泽与形状都与新鲜梅花别无二致, 清水中也染上了淡淡的梅花香。 这是《山家清供》里记载的汤绽梅的修改版做法,庄子上的梅花多,秋华年做了一点玩。 大晚上喝茶容易睡不着觉,喝这不含茶多酚的梅花茶恰到好处。 杜云瑟当然不知道茶多酚是什么,但他知道夜晚饮茶容易失眠。 秋华年喝了半杯清香温热的梅花茶,顺便好心情地在杜云瑟骨节分明的手上亲了一口。 “……” 秋华年眯着眼冲他笑,“明日要进京啦,今晚要养精蓄锐,早点休息。” 说完之后,他便打开门叫星觅打热水来洗漱了,被撩拨到的杜云瑟只能不动声色地磨了磨牙。 …… 第二日清晨,镖队重新出发了。 走了十日,目的地终于近在眼前,镖队里所有人都在如释重负地兴奋着。 镖头带着镖师们归拢好马车,清点完人数,和车队里的两位举人打过招呼,护送着队伍浩浩荡荡地前行。 出了镇子,远远看见正在修建的水渠,大几十个统一着装的罪人徭役正热火朝天干着活,官差们行走其间监督,不时给那些偷懒的人落下一鞭子。 镖队行进到附近,要绕路而行,官差们已经知道这队人里有两位进京赶考的举人,其中一位还是辽州解元,考中进士板上钉钉,吆喝着让罪役们停下,免得惊扰到贵人。 罪役身份卑贱,乌泱泱跪了一地,不敢抬头看马车上的贵人。 一阵风吹起马车车帘,秋华年看见了秋传宗和周氏白发苍苍的后脑勺,他拉好窗帘,不再看向外面。 …… 裕朝的京城位于现代世界的北京一带,整座都城的构造与平行世界同而不同。 位于中央占了整个都城四分之一面积的是皇城,皇城之外,则是东南西北中五片城区。 南城面积最大,居住的多为中下层百姓,与其他区域之间还隔着城墙与城门,又被称为外城。 中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和北城区则为内城,处于同一圈城墙里,围绕着皇城,共分为三十三个坊市。 离皇城最近的几个坊是中城区,所居住的达官贵人最多,房价也最贵。 没错,秋华年对京城的第一关心就是房价。 上辈子累死累活也在北京买不起豪宅,这辈子终于能在异世界的京城买大房子了。 秋华年仔细盘算过。 按照裕朝的定例,每届科举的一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是一定会被留在京中翰林院任职的。 状元会被授予从六品的翰林修撰一职,榜眼和探花则是正七品的翰林编修。 二甲的进士们经过考核,能力出众者也会被吸纳入翰林院做庶吉士,经过三年的学习,再次考核后,授予翰林院官职。 明明只给六、七品的小官,甚至是没有品级的庶吉士,为什么那么多新科进士挤破了头也想进翰林院呢? 那是因为裕朝流传着一句话——“非进士不翰林,非翰林不六部,非六部不入阁。” 也就是说只有进士才有资格进入翰林院,只有翰林出身的人才能任职六部尚书,而只有任职过六部尚书,才能成为阁老乃至首辅。 可以说这是裕朝文人最高端的一条晋升路线。 翰林的官职虽然不高,但他们在御前听命,负责起草朝廷正式文书,时常被天子与太子召进宫中讲经,未来很有可能官居高位,是实打实的潜力股。 在翰林院镀一圈金后出去任职,和考中进士后直接被派出去任职,日后的晋升难度不在同一个水平上。 “清贵翰林”一词由此而来。 秋华年相信杜云瑟的能力,只要杜云瑟想,他一定能够留在翰林院,那么买一个靠近皇城的中城区的宅子势在必行。 要知道古代官衙早晨七点就开始上班了,住得远了,岂不得五点就起床出门。 以后有了上朝的资格,五点就需要在宫门外等候,总不能凌晨三点便从床上爬起来吧。 不成,坚决不成。 秋华年要努力维护自己和杜云瑟的幸福生活。 走了一上午,太阳从正空划过,镖队终于从西直门进入了裕朝的都城。 进入城门后,镖师们总算完成了任务。 秋华年拿出二两银子交给镖头,这是护送任务的尾金。如果没有熟悉这条路的镖师们照顾,他们一路不会这么顺利。 秋华年下了马车,打量眼前的恢宏城市。 襄平府已经足够繁华,比起京城却还是欠缺许多味道。 这里屋舍俨然、构造齐整,街道平阔干净,百姓安居乐业,走在路上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面色红润、衣饰得体,举手投足间更是带着一股别地百姓没有的气质。 太平盛世的天子脚下,当是如此。 无论元化帝用何种方式登上皇位,为了皇权稳固又用了多少帝王心术,以一个封建朝代的帝王的标准来说,他对国家和百姓是无愧的。 从未进过京的邓蝶和王引智早已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华哥儿!这里这里!” 能并行八辆马车的西直门大街另一侧,一道清脆且中气十足的声音毫无阻碍地传来。 秋华年转头,一眼便看见了许久未见的闵乐逸。 闵乐逸穿着束腰束臂的干练衣服,头发高高束起,个子长高了一些,人也精干了不少。 他惊喜地冲秋华年挥了七八下手,抓着衣袍下摆风风火火跑过来,要不是眉心那点红痣做不了假,估计不会有人觉得他这做派是个哥儿。 “乐逸,好久不见。你在京城过得很滋润啊。” 闵乐逸嘿嘿笑了两声,带领众人朝他家马车那边走去。 闵家的仆人打开车帘,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走下来。 她的衣饰也很干练,和闵乐逸一样束着袖口,个子在女子中算很高的,眼睛非常有神,整个人散发着一种较

相关推荐: 和徐医生闪婚后   摄春封艳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林峰林云瑶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