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要求,是继续按原计划进军,还是改变策略,由李宪自己决定。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没有人不希望是自己的军队第一个登上兴庆府的城头。 折克行歼灭了梁永能;种谔不出意外,功劳簿上也将记下灵州城这重重的一笔。而李宪与王厚,无论是兰州还是会州,在折克行与种谔的功勋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对于李宪与王厚来说,唯一的机会便在兴庆府。 没有任何功劳比得上将梁太后与秉常押送至汴京。这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彩头。 “两天前,石越遣使说,若禹藏花麻未降,便以剑令其降。某整军与之连战两日,夺七寨,斩首数百,眼见着禹藏已遣使求和,忽又来这么一封信……”李宪忍不住发着牢骚。 “太尉。”王厚忽然打断李宪,“末将倒有一策,可期两全。” “唔?” “禹藏狡诈多谋,数月来我军与之对峙,他从不肯交战,每每稍触即退,却恃着他熟悉地形,如附骨之蛆,始终在我军附近游荡,使得我军战亦不得,进亦不得,退亦不得。遣使说降,则又欲降不降,为首鼠两端之计。我军虽累胜,然终无大用。若如此僵持下去,只怕折克行、种谔辈将兴庆府打了下来,太尉尚未至青铜峡。而若我熙河军须取道灵州而入兴庆,脸上也没半分光彩。而今之计,莫若分兵……” 李宪与王厚对禹藏花麻的确有点无可奈何。 禹藏花麻与李宪、王厚“对峙”的策略,只能用“无耻”来形容。他从不与宋军正面对抗,而是广布斥侯,双方只要稍一接触,他立即逃窜,却随时与宋军保持三十里以内的距离。他也根本不考虑整个战局,甚至对于防守兴灵都没有兴趣――因为据情报表明,禹藏花麻的主力根本不在宋军的北面,而是在南面!也就是说,禹藏花麻只是远远尾随着李宪部向兴庆府进军。宋军从石越到李宪,派出过无数的使者试图劝降禹藏花麻,禹藏花麻对这些使者一律热情款待,殷勤地向石越与李宪回赠着礼物与书信,但无论你是威逼还是利诱,他都不做任何表态,既不说降,也不说不降。 与其说禹藏花麻部是夏军,还不如说那是独立于宋夏之外的第三种势力。但饶是如此,禹藏花麻这么居心叵测地跟在李宪后面,李宪与王厚立时就束手束脚,二人战争开始时定下的策略,眼见着便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但李宪与王厚明知道禹藏花麻是在玩弄政治手腕,一时半会却也无计可施。 因为梁永能还是有底线的,禹藏花麻却是没有底线的。 “……太尉可依旧领兵北进,取青铜峡,趋兴庆。末将别率三千兵马,与禹藏相持,经营兰会……” 李宪望着王厚,似乎颇有些意外。“王将军便舍得下兴庆府么?” 王厚笑着摇了摇头,道:“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李宪微微点头,转过身,用铁鞭敲打着地图,叹道:“无论招降或大破禹藏,挟威而进,则青铜峡固不足虑。今禹藏尚存,青铜峡之贼必据险死斗,我军前临天险,后有强敌,大局将定之时,当为万全之策。为贪一将之功而陷军于险境,非所以报国家皇上者。况且你我兵马本来便少,分兵之后,将军领区区三千之众,何以当禹藏?青铜峡未破,某亦不能与折克行比快……” “那太尉之意?” 李宪背对着王厚,悠悠叹了口气,自嘲地笑道:“看来你我终究没有那个福分。” 王厚没有接李宪的话,在心中默默念着:“灵州、兴庆……” 西平府府衙。 叶悖麻再一次认真打量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耶亥身上又添了几处新伤。宋人的震天雷对夏军所造成的损伤远不及猛火油,但是老天爷从来都是个势利眼,只爱雪上加霜,耶亥在守城时,偏偏就被震天雷所伤,所幸不过伤及皮肉,并无大碍。但这几日下来,平素生龙活虎的耶亥,也已经显出几分疲态。他的目光只在耶亥身上停留了一下,便移到耶寅身上。他的二儿子,目光深幽得让人感到心里发寒,甚至连叶悖麻也不愿意与他对视。 “西平府守不住了。”半晌,叶悖麻艰难地吐出了这句话。 他说完之后,仿佛整个人都要垮了下来,双手使劲抓紧椅子的扶手,挤出一丝笑容,继续说道:“一两日之内,宋军必然发动总攻。他们要在下雪之前攻下西平府,我们不可能再守得住……”他用眼神制止住欲要说话的耶亥,转头望着耶寅,“你曾经劝我诈降,但我不能答应你。” “我们选择不多了。” “若我叶悖麻都降宋,无论是真是假,兴庆府都会丧失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叶悖麻沉声道,“我虽然不认识石越,但他所作所为,却听闻不少。那种假投降的雕虫小技,瞒不过他这等奸猾之人。仁多?茸砸晕?老谋深算,只怕反中石越圈套。我大夏自唐中和年间割据定难军以来,享国已有二百年,自太祖神武皇帝起,也有八十年。若果真天数已尽,断非人力所能挽回。自古以来,有哪一朝哪一国能不亡的?事到临头,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列祖列宗都是英雄豪杰,纵然亡国,也要亡得轰轰烈烈,不可有辱祖宗之威名。” 耶寅望着叶悖麻,又看了看耶亥,终于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我奉令守西平府,这等大城,准备周详,竟守不了三四日。我无能误国,只好以死相报,但却也不得不为将来打算……” “父亲……”耶寅有心要安慰几句,但话到嘴边,却只觉得一种无可挽回的悲哀。耶寅早就预见到灵州是绝对守不住的,但他也想不到,不过两三天的时间,灵州城就真真正正地走到了绝路。草料场被猛火油击中,也许只是一个意外,但这种意外,却格外地打击着人们的士气。难道真的连老天都站在宋人一边么?耶寅痛苦地想道。 叶悖麻没有看耶寅,也没有停顿,继续说道:“城中还有数千精壮战士,今晚你们兄弟便率领他们连夜渡河,先到静州,保护皇上退回兴庆,听候太后分派。”说到这里,他稍稍顿了一下,看了耶寅一眼,方道:“将来是战是和,是守城还是西狩,自有太后与皇上决断。尔等不得擅作主张。耶亥,你看好你弟弟。” “还不如决一死战!”耶亥双眼通红,粗声道。他性格寡言少语,此时也不肯多说什么,只是简短的回答。 耶寅斜眼瞥了耶亥一眼,他不知道秉常已经被迎回兴庆府。这的确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但在耶寅看来,天地间也绝没有留着父亲赴死,而儿子独存的道理。 “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耶寅扑通跪在叶悖麻面前,道:“父亲既不肯用我之谋,儿子宁愿留在此城,与宋人决一死战。” “什么决一死战?!”叶悖麻拍案怒道,“留着你们在,难道便挡得住下一次宋人的主攻?” “未必。”耶寅沉声道:“死守自然必输无疑,但如果我们反击呢?” “反击?”叶悖麻不觉反问道。 “不错!宋军正是不可一世之时,未必能料到我们会偷营。我曾经观看宋军军容,泾原所来之军军容严整,不可轻犯,但是环庆所来宋军,却有数营不及其余宋军。便在今晚二更,父亲可挑选精壮敢死之士,悬槌而下,击其薄弱。另遣两支奇兵先出潜行,待城中号角声响,一支多举火把,布疑阵,自北而来,诈为援兵大至;另一支至四更时分,掘开七级渠与诸渠灌,引水淹营。趁宋军慌乱之时,父亲再亲率大军出城,胜负一夕可定!” 耶寅的话刚一说完,叶悖麻腾地便站了起来,双目炯炯,凝视耶寅,连连赞道:“好!好!成王败寇,在此一举!”说罢霍然转身,对耶亥说道:“你暗中派人在城内各处堆积薪木,若能大破宋军,一切休提。若其不然,便一把火烧了这西平府,引兵北走。” …… 整天都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烟灰的太阳终于开始西沉。宋军的攻城炮也停止了攻击,震天雷的爆炸声渐渐稀疏,夜幕缓缓落下,天地间也随之慢慢静寂下来,除了偶尔能听到城外宋军大营中的犬吠之声,灵州城内外都显得很安静。 终于,更夫敲响了锣声。 一更到了。 耶亥提着一坛酒,挨个地给站在他面前的三百名身着黑衣的死士倒着酒。他与耶寅不同,宋朝能够吸引他的,只有一样东西――酒。给最后一个人的碗中倒过酒后,耶亥将酒坛摔到地上,“哗”地一声,酒坛便被掼成一地的碎片。耶亥大步走回队伍前面,提起一个酒坛,撕开封泥,大声道:“这是上路酒!喝!” 说罢,举起酒坛,咕噜猛喝了一大口,一把便将酒坛砸了。那些死士们也跟着他一口干完碗中的美酒,一齐将碗摔得粉碎。 二更锣响。 夜幕笼罩的灵州城头,从宋军难以观察到的几个死角处,悄悄地放下了数以百计的黑影。黑影们弓着腰,利用夜色与地形的掩护,躲过远处宋军巡逻士兵的观察,悄悄地向着目标中的几座宋军军营靠近。 很快,耶亥与他的敢死队们几乎都已经可以看得清宋军营寨中夜间巡逻守望的脸孔了。但那些在夜间警戒的宋军对眼前的危机,却依然毫无觉察。耶亥望了一眼宋军的旗帜,在心里哼一声:“骁骑军!”他心里更加放心,宋朝的西军并不是那么好相与的,但是像骁骑军这种从繁华锦绣之地出来的宋军,他从心眼里感到轻蔑。耶亥与宋军作战经验丰富,他知道宋军守营的经验非同一般,比如西军会喂养大量的战犬,这些战犬被用来协助宋军守营、包围、追击,在不得已时还可以充当军粮。在战犬的帮助下,夜间用少数精锐部队偷袭宋军本应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耶亥面前的这支骁骑军,显然并没有这个传统,营中几乎不闻犬吠之声。也许这个什么骁骑军的都指挥使,在心里将狗与鹰仅仅只是当成一种宋朝贵人打猎游玩之时的宠物了,而彻底忘记了那些贵人嬉戏的时尚,有许多原本就是从战营里学去的。 既然如此,就要让他为这种遗忘付出代价。 如果能设法在他们的马厩点上一把火…… 耶亥一面领着部下潜行,一面在心里暗暗计算着。 这是孤注一掷。 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经验与判断力。 忽然,耶亥感觉自己的手碰到一块冰凉的东西。他俯头看过去,原来有几块大石头,稀稀落落地摆在前面。耶亥心里莫名的闪过一丝不安,他举手示意部下们停下来。 他小心一面掩藏着自己,一面打量着这几块平淡无奇的石头,怎么看也看不出有什么毛病来。但不知道为什么,耶亥心中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仿佛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对他喊着:“绕开它,绕开它……” “难道是什么奇门遁甲之术?”耶亥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一面继续谨慎地观察。 这里距骁骑军的大营已经不到一箭之地,尽管宋军的栅栏看起来还算是中规中矩,但外面却没什么陷阱的痕迹――这些宋军气势汹汹而来,根本也没有想过要守营吧……更何况,骁骑军还是一只骑军部队。 已经没有时间过多思考了,总不能被几块石头吓倒,耶亥克制住自己内心的不安,决定继续前进。但他多留了一个心眼,先命令一个侍禁领着几十个人先行。 等得不耐烦的部下快速地穿过了那几块石头。 “轰!” “轰!” 在一瞬间,耶亥只觉得眼前巨大的火光一闪,气浪卷起沙石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扑倒在地上。 炸炮! 那些石头一定是提醒自己人注意的标记。 耶亥终于想起了这个东西。 但是,一切都晚了。 宋军的号角声、喊叫声仿佛突然之间冒了出来,在寂静的夜晚中是那么的刺耳难闻。弓箭手们迅速地集结起来,向着炸炮被引发的区域射出密如蝗雨的箭矢。 耶亥甚至连头都无法抬起来。 但他分明能感觉到,火光越来越明亮,而从大地的震动中,他也能知道,宋军的骑军出营了! “完了!完了!”两声巨响后,灵州城头,一直注视着宋军军营动静的叶悖麻立即堕入绝望的深渊当中。 站在他身后的耶寅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不停地摇头,“变了,变了……” 一切都变了,战争的模式已经开始改变。 也许改变还不够大,但是已经足够让一支曾经强盛一时的军队,为此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夏军的失败,西夏国的覆亡,都不过是一次改变的注脚。 “你们想做什么?”叶悖麻的怒吼,把耶寅从痛苦中震醒过来。 便见几名武官领着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向着他们涌过来,将他们团团围住,几名亲兵刚想要拔刀,嗖地几声,便已被射死。 “景思明,你想造反么?”叶悖麻瞪着领头的武官,厉声吼道。 叫景思明的武官冷笑道:“造什么反?!宋朝是来帮皇上复辟的!你才是造反!” “小人!”叶悖麻怒吼着拔刀,两支长枪已刺到他胸前,景思明望着叶悖麻,笑道:“叶悖麻,识时务者为俊杰。这西平府本就已经守不住,现在耶亥死了,城中精锐尽出,再这么负隅顽抗,一城军民,都会被你害死。况且替梁乙埋守城,又能有什么好结果?” “我是替大夏国守城!”叶悖麻双眼似欲喷出火来。 “是么?但是大夏国的国王,却被权臣所控制。叶将军你若果真是忠臣,为何不举兵救驾?说得比唱得好听,我看你才小人。”景思明旁边,一个年轻的武官对着叶悖麻冷嘲热讽。 耶寅不想做无谓的口舌之争,他一面冷静地观察着事态,叛乱的夏军数量非常多,他们显然已经控制了城门,有人已经举着白旗骑马出城,很快,一支至少数千人的宋军骑军,随着叛乱者向灵州涌来。 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 景思明旁边这个武官说完话,耶寅忽然感觉到此人极为面熟。他转过头去,凝视此人半晌,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你是文侯的旧部?你怎的到了灵州?” 那人回视耶寅,笑道:“二公子好记性,在下谢夷,与二公子曾有一面之缘。梁逆作乱后,在下投奔景将军麾下栖身,身为重犯,自不敢登门拜见,多有得罪。” “果然主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叶悖麻冲着谢夷啐了一口。“事已至此,要杀便杀,你们这些小人,降了宋朝,也不会有好结果。” “那叶将军就说错了。连慕泽那等人都有好结果,我等自然不必担心前程。”谢夷好整以暇地笑着,他犹想劝降叶悖麻,“事已至此,叶将军何不趁早弃暗投明。” “我叶悖麻岂会背主求荣!”叶悖麻恨声骂道,一口痰吐到谢夷脸上,一把抓住一杆枪头,狠狠地扎进胸窝当中。 “不识时务。”景思明对着叶悖麻的尸体骂了一句,转过身去,盯着耶寅,森然道:“谢郎,斩草须除根。” “这等百无一用之人,谈儒论道,怕他何来?大人不如留个活口,交给种将军去发落,也好显得大人诚心。” “也好,将他绑起来。”景思明也是素来看不起耶寅的,再不多看耶寅一眼,上前将叶悖麻的首级割了,交给部将,安排道:“封好印信,连同此头一道送至种帅帐前,从此我们都是宋人了!” 景思明身后,耶寅怨毒的眼神,让谢夷都不禁打了个寒战。 吕渡。晓风卷开天边的黑幕,露出深窈微白的天空。河岸的野草在风中微微颤动着,黄河两岸,都笼罩在神秘的薄明中。三十里外的灵州城发生的一切,这里还无人知晓。把守渡口的夏军依然举着火把来回巡视,监视着河面与南岸的一举一动。 大概是不会有什么事的。把守吕渡的王颂师,从未想过坚固的西平府,会在短短几天内就失陷。而盐州方面的宋军,听一些牧人的消息,早两天前在沙漠边上远远见到大队宋军经过,也许是去进攻省嵬口了……那是兴庆府的贵人们所要操心的事情。省嵬口如果失陷,河套从此断绝音讯,从定州到兴庆府,一百四十里几乎没有任何关险可言……不过,在如今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朝不保夕。王颂师甚至都懒得将这个消息汇报上去。他是藏才三十八族的后代,西夏的存亡,与他的关系,并没有多大,他只要尽忠于自己的职守便是了。 王颂师刚刚想要回营烤烤火,喝一口热汤暖暖身子,便听到一阵凌乱的马蹄声从西南方向传来。 王颂师立即大声吼了起来:“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 士兵们一阵忙乱,迅速地关起营门,张开了弓弩。还有人举着火把跑到了渡口,向渡船上堆放干草等易燃物品,只要有个万一,就一把火渡船烧个干净。 没多久,薄明中已可隐约见着有数百人马向着吕渡跑来。王颂师眼见着这些人步骑混杂、队不成列、旗帜散乱,一副丢盔弃甲、惶恐不安的模样,心下立时吃了一惊。 那些败军退到吕渡营寨之前,见营寨紧闭,过不得河,立时纷纷叫嚷起来:“快开门!快开门!” “尔等是何人?”王颂师在营内隔着寨门大声问道。 “快开门,再不跑,宋人追过来了……” “快开门啊……宋人厉害……” 那些败兵根本没有人理会王颂师,只是自顾自地叫嚷着,有些人还一面不时地张望着身后,仿佛宋军马上就会出现在后面一般。 这些败兵这么一叫唤,吕渡的士兵也立即惊惶不安起来。人人都望着王颂师,不知所措。王颂师脑海中一阵嗡嗡乱响,只有一个念头来回旋绕着:“西平府完了……西平府完了……” “快开门,快……” 寨外的喊叫声越来越大,有人已向着寨门冲了过来,王颂师一个激灵,顿时从瞬时的惶惑中拉了回来。 “站住!”他大吼一声,一箭射将出去,正好落在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夏兵的脚下,那夏兵愣了一下,被吓了个半死,哭吼一声,连滚带爬地跑了回去。营外的败兵也安静下来,一个个望着吕渡守军的营寨,进也不敢,退也不敢。 “叶大人在哪里?”王颂师大声问道。 寨外的败兵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叶悖麻如何了。 “你们是怎么败下来了?谁是领头的?找一个人出来答话。” 败兵推推攘攘一会,才有一个人出来,用带着兴庆府口音的西夏话回道:“我们是叶大人派去掘七级渠的,方掘到一半,就便宋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听说是景思明献了西平府,叶大人不知生死……” 他这些话一出口,吕渡守军顿时军心大乱,守渡的夏军纷纷疑惧相望。 “你敢乱我军心?”王颂师声色俱厉地吼道,内心却也早已摇动起来。 那人上前几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道:“小的不敢打诳,宋军势大,我家将军被宋人射死,小的们才只好跑回兴庆府。求大人开恩,再不让我们渡河,宋人就要追来了……” “求大人开恩……求大人开恩……” 顿时,寨外败军一片哭乞之声。 王颂师仔细听这些人说话,看其神态,不像是做伪。他心中暗暗叫苦,西平府既失,小小的吕渡无论如何也守不住,唯今之计,看来也只有带着这些人早点渡河报信,再将带不走的渡船一把火烧掉。 他正在心里计议着,忽见到败军中有人跳起来,大声喊道:“他们是宋……” 话未说完,便被身边一人一刀砍翻在地。那些方才还在伏地哭号的“败兵”,忽然间跳起来,大声吼着喊着,朝着寨门冲来。这些人离寨门本就极近,守寨夏兵正在惶惶不安之时,变成突然,未及射箭,这些人已经将寨门的两根圆木砍倒。数百人齐发一声喊,便杀进营中。这些伪装成败兵的宋兵,一面砍杀,一面喊着:“叶悖麻已死,速速投降!叶悖麻已死,速速投降!” 守渡的夏兵军心涣散,根本无心抵抗,一窝蜂地向着渡口跑去。 “中计了。”王颂师此时也无可奈何,只能跟着部下们,拼命向渡口撤退。 未到渡口,王颂师举目一看,不由得暗暗叫苦。原来把守渡船的夏兵却是恪忠职守,眼见到前头一乱,他们便开始放火凿船,渡口之处,顷刻间已是燃起了熊熊大火。 “哎!”王颂师叹了口气,将兵器往地下一抛,便已准备投降。他知道只要任何一处河渡点燃大火,黄河南岸的所有渡口的守军都会烧掉渡口,撤往彼岸,他已经没有逃跑的机会了。 吕渡西南三里,数千宋军骑兵向着渡口滚滚急奔而来。望着河岸突然出现的冲天火光,亲自领军的种谔猛然勒住急驰中的战马,一把将马鞭狠狠地甩在地上,吐了口痰,骂道:“直娘贼的!” 第九十四节 大安六年九月中旬。 兴庆府。深夜。朔风如刀。 秉常与明空对坐在斗室内,低声念着佛经。秉常的眼角不时不安分地向室外瞄去,却不敢多说什么。屋外的侍卫,都是梁乙埋的亲信――回到兴庆府后,他被看守得更紧了。 兴庆府上空乌云密布。灵州在极短的时间内失陷,给西夏君臣心理上以沉重的打击――他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派出援军策应叶悖麻;祸不单行的是,数日之后,又有消息传来,宋将吴安国以轻兵袭取省嵬城,勉强守住的黄河天险,眼见着也不那么可靠了。 大难临头,国相梁乙埋却惊惶失措,束手无策。西夏的文臣武将们也彻底分裂成数派。以嵬名荣为首的一派主张立即放弃兴庆府,西出贺兰山,避宋军兵锋,以图再举;但是正如一些有识之士事先所预料的,破釜沉舟的勇气并非人人具备,许多习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贵人,再也不可能回到那种艰苦的生活当中。他们各怀心机,一部分人打着卧薪尝胆的旗号,主张不惜代价向宋朝乞和以苟延残喘;另一部分人则利用一些血气方刚的莽勇之辈,叫嚣着要与宋军决一死战,与兴庆府共存亡。三种意见相互争执,公开吵闹甚至
相关推荐:
桃源俏美妇
白日烟波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顾氏女前传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淫魔神(陨落神)
乡村透视仙医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蝴蝶解碼-校園H
山有木兮【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