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楚,吓得他以为吵到其他人,赶紧小心地打量。 没有人注意他。 石头绷紧神经。 张场长终于出声,“你们大队的养猪场打算赊多少猪崽?” 赵新山和石头看向赵柯。 大队来之前商量过,如果拿到公社的砖钱,就买四十到五十只猪崽。 然而赵柯开口就是“一百”。 张场长险些坐不住,“多少?!” 赵新山和石头也都震惊地看着赵柯。 一百?! 疯了吗? 赵柯平静地重复:“一百。” 天不热,竟然出了些汗。 张场长摸向衣兜里的手绢,又松开,没拿出来擦汗,忍不住嘲道:“你们一个大队,才几个人,心挺野啊……” 赵新山控制着没点头。 他们大队那几个人,要真养这么多猪,心是挺野。 赵柯很淡定,“人总要要梦想嘛。” 张场长看着她的眼神,怀疑中带着一丝警惕:“这么养下去,你们大队养猪场的规模,很快就要追上县养猪场了……” 他怎么觉得他们的梦想是“干翻县养猪场,取而代之”呢? 赵柯一脸正气,高觉悟道:“我们国家是广阔的,我们都是在为国家和集体创造效益,是在响应国家‘恢复经济’‘大力养猪’的号召,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绝对不能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张场长:“……” 行吧。 事实上,即便现在的产业基本都是国营和集体所有,产品只能提供给国营的饭店、供销社或者百货大楼……市场也是广阔的,且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广阔。 不管是赵村儿大队的养猪场,还是县养猪场,根本就吃不下。 张场长深吸一口气,松口:“县养猪场现在没有那么多猪崽。” 他们县养猪场在整个市里,发展规模数得上第一,但统共也就两百多头猪,还不是同一批,是两年的猪。 为了培养品质更好的猪出来,种猪养了十几头,也不是都能顺利地同时期揣上崽的。 今年春天都算是不错的了,现在有七头母猪下崽了,还有三头正揣着。 “县养猪场挑走一批猪崽饲养,剩下的只有五十多只。” 赵新山看着赵柯,喜气止不住,赊五十多只猪崽,也行啊。 赵柯说“一百”,就要一百,“我听方哥说,还有三头母猪怀着呢。” 这个老方! 张场长道:“去了我们自留的,也不够。” “还能配种吗?到七八月也行。除了要卖的,我们大队还想要几只不劁的种猪。” 张场长听完,还是怀疑他们想要取代县养猪场。 他也很想替母猪发声。 她要累死母猪吗? 母猪的命不是命吗? “非得一百吗?太多了。” 赵柯看出他是真为难,便退一步,“六十也行,不过我想帮我们公社赊三个月的猪粪做肥料。” 赵村儿大队养的猪多起来,粪肥自给基本够用,但不能他们吃肉,别的大队干瞅着,好歹喝喝汤。 而张场长脸上的表情很木。 猪粪也赊。 老方有一点没说错,她确实很有本事。 这谁听谁不懵? 偏偏他还很心动。 张场长口干舌燥,端起茶杯想要喝一口,发现已经空了,只得又放下。 还得拖延一下,仔细琢磨琢磨。 张场长道:“这个事情,得跟讨论一下,明天你们过来,给你们答复,可以吗?” 赵柯答应得爽快,“我跟县革委会也打过些交道,有问题,随时叫我,我们就住在招待所。” 她还跟革委会打交道…… 张场长猛地想起报纸上说的,双山公社种白菜渡过涝灾,背后就是她提出并且先期游说的。 有预感,要答应了。 张场长浑身湿淋淋的,有种刚从水里游了好几圈儿才捞出来的无力,“行。” 赵柯三人空手离开养猪场。 刘志刚送他们,还挺奇怪,“妹砸,没买猪崽吗?” 赵柯笑得十分无害,“数量有点多,还得再商量一下。” 刘志刚立即邀请:“那你们今天不走了吗?去家里吃呗!” 赵柯找了个借口婉拒:“提前约好了人,今天不行了,下回,下回一定。” 刘志刚遗憾。 赵柯问:“拖拉机能停在养猪场吗?离得近,我们走回去。” “可以,晚上有人巡逻,丢不了,推进来吧。” 石头马上撸袖子。 刘志刚也帮忙,没用赵柯伸手。 三人跟刘志刚道别,步行回县里。 石头还处于大脑超负荷之中,运转缓慢,语速也慢,“赵主任,能赊到吗?” 赵柯道:“不知道。” 没有确切的回复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赵新山问:“参加培训的好处,真要分出去?咱们自己搞也行吧?” 赵柯泼一盆冷水,帮他清醒一下,“大伯,咱们现在为了省点儿柴油钱,步行回去呢。” 别人也就算了,他怎么也跟着头脑发热呢? 赵新山一僵,终于想起来,他们还穷得给社员们打欠条呢。 “吁……” 赵新山冷静了,问:“时间还早,咱们回招待所等着?” “一时半会儿没人找我,闲着也是闲着,去看看玻璃。” 石头问:“看玻璃干啥?玻璃不少钱呢。” “学校盖好,如果能按上玻璃窗,娃娃们白天上课,多亮堂。”赵柯描述了一下那画面,“窗明几净,天儿晴的时候,光从玻璃窗洒进教室,应该是金色的吧?” 石头想象着,“那得多舒服啊……” 学校都要用盖砖,按玻璃有啥不行的? 赵新山没啥不敢想的,“看!” 三个人溜达到卖玻璃的地方,问了价格。 毫无意外的,现在他们买不起。 石头鼓胀的情绪缩了点儿。 赵柯道:“学校还没建呢,先看看,看看又没毛病。” 人家怕他们碰碎了,不让靠近,于是三人就站在一米外,盯着透明的玻璃瞅。 石头盯着盯着,想象到他以后的娃,上学之后,在有玻璃窗的亮堂教室里坐着,光是金色的,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当等待的是美好的未来,每一刻都是幸福的。 中午,三人到国营饭店吃了三碗面,才回招待所休息。 下午三点半,张场长就安排了个人来招待所找赵柯,三人又来到养猪场。 “我们商量过,鉴于对你们大队诚信以及赵同志能力的信任,县养猪场同意赊六十只猪崽和三个月的猪粪给你们。” 赵新山和石头霎时满脸喜气。 张场长看着赵柯,郑重地说:“希望你们大队不要辜负我们的信任。” 赵柯答应:“我们大队以后还要跟人打交道,当然会爱惜羽毛。” 不白纸黑字签的明明白白,不够稳妥。 赵柯跟县养猪场一起商量出一份双方都满意的协议,一式两份,签完之后,约好明天天亮就来挑猪崽,这才再次踏出养猪场。 赵柯走出来的时候,精神抖擞。 这到手的便宜,味儿才对。 舒服了。 石头傻乐,“这……咱们赊到了?年底结钱就行?” 赵新山拿着薄但是重若千斤的纸,红光满面,“事实不就摆在这儿吗?这下好了,不耽误建新窑了。” 石头看向赵柯,惊叹:“赵主任,你可真厉害。” 赵柯昨天的憋屈一扫而空,整个人也浑身舒畅呢,就没谦虚。 “走,我请你们吃肉去。” “不用你请,我花钱。” 赵新山递给她协议,示意她揣好,便脚下生风,昂首阔步地向前。 省钱了,赵柯不跟他争。 赵新山点了一碗红烧肉,要了三大碗米饭,浇汁吃。 赵柯吃不了那么多,大半是由赵新山和石头瓜分。 石头吃得满嘴流油,返回招待所的路上,眼睛满足地弯着,时不时舔舔嘴唇回味。 “赵同志?” 赵柯他们刚一踏进招待所的大门,便听见一个男声。 三人望向招待所里。 赵新山和石头满眼陌生。 而赵柯看清人,警铃大作,出口的语气有些微妙:“方同志,这么巧?你这是……要去双山公社?” 方煦手里提着暖瓶,站在楼梯口,走向他们,点头道:“我妈这个月底的工作结束,就要回省城轴承厂了,我正好请到几天假,过来帮她收拾一下。” 只是为了于师傅? 赵柯怎么看这人都像是大尾巴狼,听他说话也觉得冠冕堂皇。 方煦坦然地接受她目光的审视。 赵柯心里哼了一声,即便不情不愿,还是看在于师傅的面上,道:“我们明天一早要带猪崽回双山公社,方同志不嫌弃,坐我们大队的拖拉机走?我们比小客车走得早。” 方煦略微思忖,“那就麻烦了。” 赵柯告诉他时间,便跟他分开。 第二天一早,赵柯三人和拿着两个行李箱的方煦在招待所一楼汇合。 那行李箱得有三十寸,他两只手提着,似乎不轻。 石头伸手要帮忙,“方同志,我帮你提吧。” 赵柯没想到他还带着这么重的行李箱,“养猪场在县外呢,这么提过去,胳膊要废了。” 方煦闻言,便道:“如果不方便,我还是坐客车吧。” 都邀请了,不好反口。 赵新山道:“我们装好猪崽,开过来吧,方同志在县里等一等我们。” 赵柯也道:“方同志,在这儿等我们吧。” 方煦有些歉意道:“实在是麻烦你们了。” 赵新山摆手,“没事儿。” 赵柯三人着急抓猪,说完话便离开招待所。 方煦将行李暂时存在招待所,随后出去。 赵柯他们抓猪崽很顺利,挑出四十只猪崽,抓到拖斗里。 然后在拖斗上面铺上挡板,盖住下面的小猪崽,用麻绳捆紧,免得车跑起来,猪崽甩出去。 六点半,拖拉机突突突地开回招待所门前。 石头跳下去,帮方煦拎行李。 方煦出来看见坐在拖拉机驾驶位的人是赵柯,眼里闪过一丝意外,又很快消去。 他的单位,也有很厉害的女研究员,他的母亲,他喜欢的人,都很出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掌握各种技能的优秀女性会越来越多,很正常。 行李箱放在挡板上绑好,方煦将他买得肉包子递给三人,“你们还没吃早饭吧,垫一垫肚子。” 赵新山推辞,实在推不过,接了过来。 赵柯只礼貌性地吃了一个,不多吃。 她现在不是昨天能说会道的赵主任,她是有尊严的姐控。 她绝对不会被糖衣炮弹买通。 赵新山和石头对温和有礼的方煦都很有好感。 石头大口吃完包子,对方煦道:“方同志,拖斗里有味儿,你坐前面吧。” 方煦摇头,“没关系,我临时加入进来,不挑剔。” 石头为难。 赵柯叫他,“石头,上来吧,坐哪儿都一样,回去开得慢。” 石头只得去前面。 方煦穿着笔挺的灰色大衣,衬衫长裤,头发也梳理得整齐,盘腿坐在小猪崽们上方,手扶着前方的围栏。 人都坐好,赵柯回头看了方煦一眼,心里幸灾乐祸地希望他到公社之后,潇洒不在。 随后,赵柯启动拖拉机,为了小猪崽们,稳稳当当地跑起来。 下午,拖拉机才到双山公社。 方煦衣服上有些浮尘,头发有些散乱,但形容并不狼狈,甚至因为长
相关推荐:
病娇黑匣子
妙拐圣僧
医武兵王混乡村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试婚
先婚后爱
凡人之紫霄洞天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邻家少妇
进击的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