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

帝王小说> 神秘复苏:我为姜尚,敕鬼封神 > 第107章

第107章

多以前没看过的古籍可看,束手束脚就束手束脚吧。 然而事情却和他想的不太一样,那位世家出身的州牧大人接人待物让人挑不出半分错处,他们来邺城后莫说束手束脚,甚至比在自己家里都舒坦。 书院没有开始招收学生,他们这些老头子也不算忙,每天除了看书还是看书,哪天看倦了出去走走,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心情也跟着变好。 他们见识过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再看到被治理得如此太平和乐的城池,怎能不唏嘘。 郭奕跟在几位名士跟前,小小年纪丝毫不虚,板着小脸努力显得更加稳重,和他那混不吝的父亲简直是两个极端。 袁璟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见到小伙伴没有像以前一样冲过去说悄悄话,跟在他爹旁边乖乖巧巧当挂件,只在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朝小伙伴眨眨眼,两个人偷偷摸摸像是干什么坏事一样,对视之后立刻移开目光。 原焕眸中闪过一丝笑意,牵起小家伙的手示意诸位先生到屋里坐。 日头马上就升起来,热气儿上来很是难熬,他自己还好些,在场这要么年老要么年幼,可受不得太阳暴晒。 小家伙在家启蒙认字,到书院之后要正经学习四书五经,读书习字没有捷径可走,都是滴水穿石一天天积累下来的慢功夫,除了他自己谁也不能帮他。 “阿爹,我以后是不是要和奕哥一样住在这里啊?”小家伙被先生的数量吓了一跳,抓紧了他爹的手有些害怕,“这些先生,都是我的先生吗?” 奕哥说他只跟着郑先生一个人念书,可是这么一共有一二三四五六等等等等好多先生,如果所有都是他的先生,他岂不是要从早学到晚。 来书院念书好可怕呜呜呜呜。 原焕以为小家伙不习惯住在外面,落座之后小声回道,“璟儿可以住在家里,只是先生们都在书院,璟儿住在家里也不能耽误功课,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从别的地方补回来。” 郑玄愿意在书院当院长,但是对他这样的名士来说,做什么都要看他自己的意思,他只肯当邺城书院的院长不愿意接受官府的官职,谁也不能强迫他。 原焕知道这人不肯接受官职,只想一心教书育人,这样也好,等书院稳定下来,有郑玄和司马徽这两个名扬天下的好老师留下即可,至于管宁、华歆等人,留在书院太浪费,还是出来做官吧。 官场比书院复杂的多,有做官的本事当然不能搁着不用,什么时候想教书也不是不能回来讲课,身上有官职再来讲书反而更容易打出名声。 至于他们家这位小祖宗,只能多辛苦辛苦了。 袁璟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现在连自己要学多少东西都不清楚,更不用说别的。 郑玄老爷子精神极好,邺城书院和他以前见过的书院都不太一样,这年头注重家学传承,各郡县的书院学堂多被世族垄断,书院里只有世家子弟,不见寒门子弟的踪影。 他在天底下游学那么多年,除了偶尔有人讲课不问出身,绝大部分都对出身有严格的要求。 拿他自己来说,当年千里迢迢到关中拜大儒马融为师也是通过好友卢植的关系,如果没有好友的帮助,他说什么也没办法在马融身边拜师学习。 老师学问渊博,门徒上千,只是为人非常讲究,虽然门徒众多,但是能被他亲自教导的却没有几个,其他的学生都是由那几个被他教导过的学生来教导,他在关中三年,三年时间甚至连老师的面都没有见过,只能听师兄们讲授知识。 最后还是因为他精通算学,正好老师演算浑天问题遇到麻烦,这才能见到老师,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他到关中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求学之路尚且如此艰难,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可是这邺城书院却不一样,州牧在内外城交界处建书院修藏书楼,读书求学不问出身,只要有一颗向学之心,即便家贫如洗也愿意接收。 藏书楼中有不少寒门子弟他已经看到,等过些日子书院招生完毕,看看入学的都是哪些人,如果真的有寒门子弟,便是天下寒门子弟之大幸啊。 数百年来,世家大族固步自封,强硬的把持朝政,寒门入仕之路难之有难,这人身为世家子却愿意让寒门子弟来书院求学,如此心胸又恰逢乱世,只怕图谋不会小。 郑玄心中感慨,坐定之后拱手道,“老朽年事已高,讲书之时恐有疏漏,正巧昨日门下学生来寻,如果州牧大人不弃,可否让我那学生一同来书院?” 他来邺城之前乃是在青州北海郡耕读,黄巾余孽劫掠郡县,孔文举学问很好,只是这治理郡县不是学问好就能治理好的,官府无力镇压黄巾贼,他只好带着学生进山避难。 山里道路不通,又买不到粮食,身边人越多过的越艰难,他实在没办法,只能遣散学生让他们各自离开。 那会儿青州正乱,到处都是贼寇,学生们各自回家,他一个老头子一直躲在山里也不是事儿,原本想着去徐州避难,出发前听到冀州邺城有座藏书楼,这才临时改变主意来这儿。 原焕顿了一下,他还以为老爷子忽然改变主意,要以年事已高为借口不干了,还好还好,人还在就行,“先生的学生自然也是不凡,哪里有嫌弃的道理?” 郑玄笑了一声,继续说道,“我那学生性格朴实,虽然言辞迟钝,才学却甚至出众,前些日子跑去扬州游学,在外面周旋了大半年才又回来。” 原焕挑了挑眉,“可是清河崔氏,崔琰崔季珪?” 第100章 烽火不熄 郑玄郑老爷子学生很多,他在北海耕读的时候不忘讲书,世宦子弟教得,寒门子弟教得,儒士显贵教得,乡野村夫也教得。 说他桃李满天下完全不为过。 不过那些学生中,能被评价为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又能被他老人家记在心里的,除了崔琰崔季珪之外,原焕想不出第二个人出来。 当然也可能是老爷子教过的学生太多,不是没一个都能被史书记下来且流传后世,他能记住的姓名只有那么几个,能想起一个崔琰已经是超常发挥。 汉末魏晋名士的正经事情不容易记住,但是八卦段子却没问题,毕竟后世不只有史书,还有流传几千年也未曾断绝的名士八卦段子合集——《世说新语》。 崔琰崔季珪为人板正,被后世戏称为教导主任一样的人物,又从郑玄口中说出来,他想想不起来都难。 如果已经出仕为官,来邺城后要找的不是郑玄,而是投名帖找官署,既然找的是郑玄,那只能是还没有出仕。 没有出仕,又在郑玄遣散学生之后出去游学,九成九是教导主任崔季珪。 郑玄不是不通人情世故之人,他能顺利活到现在不容易,除了坚持不肯当官这一点,在其他方面自认为很好说话,原本想着再给学生美言几句,没想到州牧大人竟然猜出了他那学生是谁,“季珪乃是冀州人士,声名既然能够传到大人耳中,想来大人也知道他的才学如何。” “崔季珪清忠高亮,雅识经远,学识无可指摘,季珪前来邺城,乃邺城学子之幸事。”原焕笑着说道,崔琰崔季珪,因为容貌俊美而被曹老板选出来假扮魏王的帅气大叔,还留下了“床头捉刀”的典故,又是郑玄门下学生,才学自然和样貌一样出众。 官渡之战胜利后,曹老板一统北方声威大震,北方的游牧民族纷纷过来拜大哥,匈奴使者带了不少宝贝前来求见,曹老板琢磨着自个儿个头不高有点自卑,转头找了身边最帅的帅大叔崔琰,让他来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者,自己扮作侍卫执刀立于一旁。 双方会晤完毕,曹老板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他觉得魏王咋样,没想到人家匈奴使者说魏王长得好看,仪容风采世人莫及,但是旁边那个侍卫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曹老板听了之后不太开心,于是就派人追杀那些使者,至于原因,有可能是认为那个匈奴使者有识人之能,非等闲之辈,放回匈奴的话将来可能会成为中原的祸患,也有可能是弄巧成拙心里不乐意,要把人家杀掉。 清河崔氏在现在不算大族,但是从崔琰、崔林这对堂兄弟开始,之后冠冕相袭,在南北朝时达到鼎盛,“门榜盛于天下,鼎族冠于海内” ,听上去比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厉害多了。 汝南袁氏在汉末盛极一时,又如昙花般迅速凋谢,清河崔氏自汉末崛起为关东望族,此后一直到唐末五代一直是显赫名门。 这样一个名门望族的前身,又恰逢崛起前夕,换句话说就是,清河崔氏能用之人不会少,回去之后查查清河崔氏有多少已经出仕的族人,如果人在冀州又品性好,便可以将人提到郡县要职上。 郑老爷子心情好,笑眯眯的模样更显慈祥,袁璟以前没有见过他,但是他经常从郭奕口中听到郑先生如何如何,这会儿见到真人也不害怕,大胆的打量房间里的先生们,也不知道看出了什么名堂。 原焕看他不紧张,揉揉小家伙的脑袋松了口气,又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儿子还没长大就那么懂事儿,他这个当爹的是既开心又不开心。 开心于儿子乖巧懂事,不开心儿子过于乖巧懂事,显得他这个父亲可有可无没什么用处。 不管怎么说,还是高兴居多,小家伙现在开始读书,按照时人十五六岁就能出门游学的习俗,孩子长大只是眨眼的事情。 司马徽摸摸胡子,看到原焕身旁故作成熟的小家伙,许久没有教导学生有些难耐,想着郑玄已经带了个郭奕,不如把州牧大人家的小公子让给他。 他司马德操精通百家学问,不说通晓纵横捭阖,独具通天之智,对兵法阵列天下大势也算略有见解,经学之上比不得郑玄郑康成,但是他能教小公子的不只有经学。 州牧大人出身显赫,小公子乃是汝南袁氏嫡系血脉,如今天下大乱,天子陷于小人之手,诸侯纷争互相攻讦,冀州兵强马壮民殷富足,州牧大人又在邺城建书楼修书院,招揽天下名士为他所用,谋求的必然不只是冀州安宁。 郑玄老头儿经学造诣之深天下无人能及,但是能教给小公子的也只有经学,他司马德操能教的不只经学,还有刚柔之势百家之言。 实在不行的话,可以让小公子同时拜他们两个为师,把他们俩的本事都学了岂不是更好。 司马徽笑呵呵点点头,侧身低声和郑玄商量,只要郑玄老头儿没意见,他就去州牧大人那儿主动请命。 郭嘉进门后就留意这人的动静,看到他的目光在俩孩子之间来回晃悠下意识警惕起来,“文若,你看那司马德操,他是不是在琢磨什么坏心思?” “奉孝在颍川时和司马先生过不去,现在到了邺城还要故技重施?”荀彧似笑非笑的看着好友,这小子大概是和书院这种地方犯冲,来到这儿看谁都觉得有猫腻。 他自己年少时念书惹得书院的先生恨不得将他赶出大门,现在已经从书院中出来那么多年,还和当年一点改变都没有。 司马先生为人清雅,学识广博,又有知人之明,亏得人家能看出来这家伙的真实性情,不然怕是和颍川其他人一样对他郭奉孝避之不及。 司马先生的性情温和,也难怪他能和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家伙好生说话。 郭嘉气哼哼坐回去,哪是他和司马德操过不去,分明每次吃亏的都是他,不能那人看上去温温和和好欺负就觉得他不会欺负人。 从来都是他郭奉孝让别人有苦说不出,没想到竟然几次三番栽在同一个人身上,他们家奕儿打小就是个乖小孩,肯定也不是司马德操的对手,更不用说为父报仇了。 可怜他郭奉孝一世英明,就这么毁在了……哦……也不算毁。 郭奉孝长叹一声,正要去撩拨另一边的吕奉先,就听到郑玄和司马徽一同给他们家主公提议,想共同教导袁璟小公子? 共同? 还能这么玩儿? 郭鬼才诧异的看着两个慈祥和蔼怎么看怎么好相处的老爷子,看看灵动机警的袁璟小公子,再看看自家老实温吞的大崽,已经能够想到将来自家崽要过上怎样的生活。 他这个当爹的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儿子为主公的儿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出去可能还是一段美谈,可他怎么就觉得有点心酸呢? 但凡他家小子有他一点点机智,他都不至于这么心痛,没办法,只能当傻人有傻福吧,只有他这种聪明人才有资格承受普通人承受不了的痛苦。 荀彧轻轻敲敲书案,把心思不知道飞哪儿去了的郭奉孝拉回来,在场都是名士大儒不能失礼,私底下怎么闹腾都没关系,出门在外总要讲究一点,不然别人以为主公身边的人都像他一样不拘小节,把人吓到不敢投靠怎么办? 郭嘉讪讪笑笑,假咳两声喝口水,坐正了身子不说话,竟还真有几分风流文士的感觉。 主位之上,原焕已经和两位名士说了有一会儿,两位名士愿意共同执教他当然没有意见,即便他们两个现在不提,他也不可能只让郑玄一人来教导袁璟。 小家伙跟大儒学习只是为了不让他当个文盲,这年头当官的绝大部分都是世家子,这些能出来当官的世家子大多数也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能身边人拿典故来觐见他却什么都听不懂,没有基本的功底,如何让读书人心悦诚服? 在座其他几人原本没想这些,听到司马徽和郑玄这么说也有些意动,不过想想这小公子的身份,又把那点儿心动给压了下去。 等书院开始讲课,有得是学生给他们挑,不必非得和州牧家的小公子扯上关系,他们来邺城不为显达,只为钻研学问,顺其自然就好。 可惜他们压下那点意动,却没法让上面的州牧大人打消他的念头,原焕微笑着看着这些学问渊博的先生们,两个老师是教,再多几个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他回头排个课表,让每个先生都能派上用场。 袁璟坐在旁边听着,觉得两个老师没什么问题,听着听着听出来他爹中意的不止两个老师,睁大眼睛整个人都不好了。 奕哥只有一个老师已经很辛苦,他如果有一群老师,岂不是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啦? 阿爹,你快冷静下来! 不可以!!! 小家伙眼巴巴的看着温声细气和老先生们说话的父亲,感觉所有的先生都是洪水猛兽,他可不可以选择回家自己学呀,阿爹可不可以自己教呀? 天底下最厉害的人就是阿爹,他已经可以自己认字,实在不行的话,不学了可不可以呀? 原焕察觉到小家伙的动静,看他泫然欲泣的小模样忍不住笑了出来,正好这时候外面送来了好几摞已经填好的名单,先生们各取一份来挑选中意之人,他便带着其他人离开这里,免得打扰几位先生干活。 书院外面的人数太多,直接安排考试有些仓促,让他们填写的表格可以说是报名表,也不只是报名表,表格后面

相关推荐: 红豆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恶蛟的新娘(1v2)   女奴的等价替换   山有木兮【NP】   深宵(1V1 H)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顾氏女前传   神秘复苏: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