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他手下现在满打满算不过万余兵马,还都是这几个武将带来的亲兵,准确来说甚至算不得他的兵。 公孙瓒手下十几万兵丁,袁绍手中大军二十万,割据一方的诸侯有一个算一个,手底下的兵马都号称几十万,除了占据“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的冀州富庶之地的袁本初,其他群雄的兵马都要打个折,但是即便他们打骨折,兵马也比他手里的多。 中山的位置很重要,如果不和人打仗,以目前这万余兵马足以守住中山,可是身处乱世,他们不可能不和别人打仗。 周围动不动就是十几万几十万的大军,他们哪怕有吕布这个三国第一猛将也不一定有胜算,八百精兵打退十万人的特例上下五千年也就出过那么一次,不能将希望放到虚无缥缈的特例上。 他要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基础必须打好。 汉室倾颓,群雄逐鹿,天下人却依旧看重正统,他的太守一职乃天子亲口赐下,比袁绍的冀州牧名正言顺了不知多少倍,如果将来他和袁绍起冲突,至少在舆论上不会落下风。 如果不是为了“名正言顺”四字,他也不会费心思向小皇帝讨要官职。 别人招兵买马要头疼粮饷供给,他们不一样,董卓在郿坞屯了足够西凉兵马三十年嚼用的物资,中山如今兵力不多,本身又是能产粮的地方,有从郿坞收缴的粮草金银在,他们却什么都不缺粮食。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养兵的花销是个无底洞,现在能直接将无底洞给填满,游戏难度瞬间从地狱变成普通困难,着实让他松了口气。 前任中山相张纯被杀之后,中山郡留下的郡兵不会太多,官署没有太守,朝廷无暇顾及此处,兵丁名册户籍税收等内政疏于管理,都要从头梳理才行。 感谢厚道的老天在这个时候给他送来了顶尖的内政大才荀文若,让他不至于沦落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地步。 曹老板常年征战在外,荀彧坐镇大后方,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不曾出过差错,如今只是一个中山郡,在他手中不过是小菜一碟。 原焕摩挲着指尖,想着想着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这副弱不禁风的身子骨肯定不能像曹操一样四处征战,莫说打仗,对他来说连出远门都是天大的难题,战事方面帮不上忙,也只有留在大后方一条路能走。 荀攸看到原焕脸上露出疲惫之色,收起舆图起身告退。 他收到消息后立刻过来,忘了这人身体虚弱受不得累,袁绍和公孙瓒能不能打起来不重要,这种小事他去和叔父商量着拿出对策,再来让主公定夺即可,无需主公劳心费力。 “公达且慢。”原焕将人喊住,披了件外衣下床走到书案前摊开几张绢布,“中山为郡,郡有郡守,如今郡中官署废弃,在下愿聘公达为长史,公达可嫌官职低微?” 太守兼领武事,太守之下设有郡丞,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俸六百石,掌兵马。 身为太守之下的二把手,长史之职本该由朝廷认命,只是如今情况特殊,特殊情况下有特殊的办法,州牧执掌一州军政大权,同理到郡中,太守也有权任免郡中一切职务。 原焕刚到袁府时只顾得养病,这些天身体好转,伤口也不再隐隐作痛,精神好的时候还可以在院中看袁璟小家伙练习走路,现在荀彧也到了,他们两个昨日相谈甚欢,彼此都感觉对方值得信赖,正好趁此机会将身边几人的官职俸禄定下。 吕布高顺张辽身上有官职品级,他们三人愿意离开京城跟随他来到中山,只看官职品级可以说是往下走,拿吕布来说,他因剿灭董贼有功而进封温侯仪同三司,在朝中已经是顶尖的那一拨,再给他们加郡县的武职反倒不美。 几个武将之中,真正需要他来盖印册命的只有赵云一人。 郡内设有专掌军事的都尉,像赵云这样尚未立功的年轻小将,本不该直接给他那么高的品级,但是郡府官员由太守自行聘用,原焕对那做事一丝不苟、模样又俊俏非凡的小将军心存偏爱,赵云自己也足够争气,直接升为都尉没有人会有意见。 本来是没人有意见,只是他身边的几个武将脑回路过于清奇,最终还是经过一番波折才算结束。 他以为吕布几人有朝廷的官职在身看不上郡中的职位,人家堂堂温侯、堂堂中郎将、堂堂骑都尉,他要是随随便便再给他们加什么官职,传出去保不准有人觉得他在羞辱他们。 可是他这么想,吕布张辽却不这么想。 大家都在主公身边做事,甚至他们还是先来的,凭什么赵子龙能被主公亲自盖印写任命书,他们却什么都没有,官职大小不重要,他们要的是公平、是一视同仁。 两个能闹腾的提意见还不算,连高顺那个浓眉大眼的都和他们同流合污,含蓄的表示他也想要主公亲自任命。 四个人三个有意见,仅剩下的那个正抱着任命书傻笑,根本没有意识到同僚正在抗议,原焕无法,只能再写三分任命书盖上大印,每郡都尉人数不定,为一至五千人不等,别说四个,只要士兵足够多,他同时任命四千个都尉都不是事儿。 原太守心累的解决掉武将们的任命,缓了好一会儿才提笔继续写字,一鼓作气势如虎,把文臣幕僚的任命一起解决掉,省得以后再烦心。 荀攸看着桌案上盖好大印的任命书,脸上难得有些新奇。 他不介意俸禄多少,左右人在府上住着,吃穿花销用的都是府上的银钱,有没有俸禄其实都一样,只是他以前想过找个民风淳朴的地方外放做太守,没想到太守没当成,反而先当上了太守的副手,感觉还挺不错,“承蒙主公看重,攸定不负所望。” 原焕将第一张绢布交给他,看着下面的几张,唇角微扬笑的温柔,“公达在郡中任职,自然也少不了文若的,有公达文若齐心协力,定能使中山政通人和。” “主公谬赞,不过若叔父闻之,当会欣然受命。”荀攸接过任命书,想着待会儿要去找他们家叔父,正好可以顺便将任命书带到,郡府的僚属不多,叔父不是看重品级之人,既然愿意留在这里,就不会在意官职大小。 原焕抿唇笑笑,“不妥,公达稍等片刻,在下梳洗一番,你我二人一同去见文若。” 话已至此,荀攸只得应下,他这主公很不像世家子的一点就是,有时对规矩视若无物,能作出亲自为属下送任命书这种事情也不奇怪。 原焕唤来陶姬是梳洗打理换衣服,将书案上那几张绢布全部拿到手中,这才笑吟吟和荀攸一起去找荀彧。 然后,荀攸就知道这人为什么非要自己来送任命书了。 郡府的僚属:功曹,主簿,督邮,掾、史。 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书;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掾、史,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除此之外,还设有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 现如今,除了三老,功曹,主簿,督邮,掾、史等各种职位,竟然全写着他们家叔父的名字。 荀攸:…… 荀彧:…… 叔侄两人面面相觑,震惊地看向左脸写着“纯良”右脸写着“无辜”的温柔主公,很想撬开他的脑壳看看他是怎么好意思一下子拿出那么多任命书的。 这合理吗? 原焕觉得很合理,一个荀文若约等于一个谋士天团,现在是手上只有这么多职位可以任命,如果还有别的,他能继续写这人的名字。 如果觉得公务繁杂,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请别的小伙伴过来帮忙呢? 第19章 流离不平 * 清晨凉风习习,荀彧看着那整整齐齐的任命书,整个人都懵了。 他安顿好族人后留意了一番袁府的人员,这人身边的人不多,除了他家大侄子荀公达,其他都不像能处理政务的样子,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不在安国,他以为袁府只有亲信,处理内政的僚属都在卢奴官署。 可是现在,看着这么多任命书,他不得不怀疑卢奴官署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原焕笑起来的模样非常好看,盈盈笑意比春日的暖阳更令人舒心。 温润和煦的人间谪仙将占据了整个木盘的任命书往前推推,似乎知道自己此举有些过分,面色微红带了些不好意思,“卢奴官署废置已久,自张纯纠结辽西乌丸叛乱,中山郡久无长官,在下一副残躯,又要照看幼子,对郡中人事一无所知,无力重置官署,好在现在有文若在,方能解燃眉之急。” 荀彧:…… 言辞恳切,态度极佳,如果不是从荀攸口中听过几句这人的性情,他都要被这“陷入困境急需帮助”的可怜人给骗过去了。 不过现在也没好哪里去,毕竟他不是什么铁石心肠的人,难得遇到如此合乎心意的主公,主公又对他委以重任,不管给他多难的活儿他都会接下。 只是没想到这人会如此不合常理。 荀彧略带迷茫的眨眨眼睛,淡定从容如他一时间也跟不上他这主公的思路,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承蒙主公厚爱,彧深感惭愧,只是诸多职位加于彧一人之身,是不是有些不妥?”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如今可用之人不多,只能文若公达劳累些,等奉先扫平中山境内贼寇,伏义清点郡中可用兵马,到时再从郡中挑选可用之人。”原焕猜到他会这么说,自然已经想好怎么回。 中山郡在冀州境内,冀州牧是袁绍袁本初,他和袁本初是兄弟不假,但是经过之前那么多事情,顶头上司是兄弟甚至不如是陌生人。 袁绍刚得到冀州不久,他不确定那人对冀州的掌控到了怎样的程度,中山境内又有多少他的亲信,稳妥起见,索性一个都不用。 荀彧看看荀攸,确定这人没有再和他开玩笑,只能无奈接下那些任命书,“多谢主公看重。” 原焕眸中笑意更深,吩咐府上下人将吕布从卢奴官署搬来的陈年竹简送到这里,又和荀彧说了几句,这才轻咳两声回去服药歇息。 叔侄搭配,干活不累,如果累惨了,自己就会想法子解决问题。 他可真是个小机灵鬼儿。 荀彧荀攸抚衣站定,直到那似扶风弱柳的身影消失在眼前,这才相继在房间里坐下。 “主公遭逢大变,轻易不肯信人,初见叔父便将如此多的职位交给叔父,可见对叔父的喜爱。”荀攸端坐于案前,将他那孤零零的任命书放到上面。 和旁边那一摞任命书相比,怎么看怎么磕碜。 荀彧无奈笑笑,抬手拿起手边的茶壶,动作行云流水倒满两杯,将其中一杯往荀攸那边推推,然后温声问道,“公达以为,主公为人如何?” 荀攸端起水杯慢慢饮下,待杯子放下,不答反问,“叔父昨日与主公长谈,又如何以为?” 荀彧眸中无奈更甚,“袁士纪颇有美名,初时觉得此人如天边明月不可接近,昨日初见,方觉此人不似其他以忠君为名行谋逆之举,如公达所说,主公家中遭难,大难不死放得融入世间,出京为官为的是护一方百姓安宁,正是彧寻找已久的明主。” 荀攸点点头,听出他们家叔父还有别的评价,正跽而坐等待后文。 荀彧抿了口热茶,哭笑不得继续说道,“昨日见时只觉主公淡然疏离,偶尔甚至不像世间人,今日亲自送任命书,倒是感觉鲜活不少。” 荀攸低叹一声,“攸深有同感。” 何止是鲜活,简直是被吕布张辽同化了一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其不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荀彧刚刚听到任命的时候震惊不已,接下任命书之后,想想中山郡的情况,感觉他们叔侄二人一起打理郡县内政并不算太难。 若是战乱之地,让他一人身兼数职打理内政的确头疼,和豫州兖州相比,冀州的百姓尚能安稳度日,税收农耕等事不用催促,百姓自己便做得井井有条。 主公身边有勇冠天下的吕布吕奉先,还有忠实可靠的高顺高伏义,兵马数量不多,却各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勇猛之士,只要不惹得几十万大军围攻,保住中山不成问题。 没有外敌来犯的忧患,再有他和公达打理郡内事务,中山郡足以成为周边最太平安宁的地方,只是他一人身兼数职实在不妥,这些任命书得分出去几张才行。 荀彧对如今这位主公非常满意,眼神明亮干劲十足,“彧有三两好友赋闲在野,与其躲在家中蹉跎岁月,不如来中山一试。” 主公身边文武分配不太平衡,一郡虽小,却五脏俱全,文武相差过于悬殊不利于长久发展,正好他那些好友、同窗还有交好的世家子都有不少都无所事事,若心中还有济世救民之心,都来和他一起匡扶天下才好。 合乎心意的主公不好找,正好主公这里有许多空闲的职位,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正是前来投奔的最好时机。 “叔父邀请友人前来,怕是正中主公下怀。”荀攸理了理衣袖,听到他们家叔父的话后灵光一闪,很快反应过来为何他们二人的任命书数量会差那么多。 世人皆道:汝颍多奇士。 汝南颍川一带人才荟萃、文风炽盛,私学及游学之风盛行,戴凭、许慎、张兴、丁鸿等经学大家皆是汝南颍川出身,党锢之祸中惨遭迫害的名士陈蕃、李膺等亦是汝颍士人,大儒名士传道受业、相互交通,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汝南袁氏和颍川荀氏在世族中皆有盛名,如今袁绍袁术各自占据一方,许多人奔着袁氏前去投奔他们,主公不欲大张旗鼓打出袁氏的名号,直接将任命书交给他们家叔父,无外乎是借他们家叔父之手招揽名士。 是他大意了,方才竟未看出主公的真实用意。 荀彧找来笔墨竹简,一边写信一边说道,“既能为主公分忧,又能将公务分出去,何乐而不为?” 荀攸默不作声继续喝茶,看他们家叔父一口气写了十几封信,一声不吭的打消说话的念头。 他原本想着自己同样出身颍川荀氏,甚至比叔父年长几岁,主公若想招揽颍川士人,直接和他说他又不会拒绝,何必非要等到叔父过来。 现在看到叔父这一份接一份的邀请信,不得不承认这种事情还是他们家叔父出面比较好。 荀彧有条不紊的将竹简封好,然后拿出布袋将信一一放进去,“彧初来乍到,对府上不甚熟悉,劳烦公达派人将这些送至颍川。” 荀攸麻木的接过布袋和布袋上面的竹片,看到上面那长长长长的一串地址,继续沉默。 “公达为何如此反应?”荀彧将见了底的茶杯满上,大概能猜到大侄子心里在想什么,神神在在抿了口热茶,然后才慢悠悠解释道,“昔董卓作乱,朝野不宁,不少好友弃官归乡,所以信才稍微多了些。” 荀攸抬眸看了他一眼,心道难怪这人和原焕会一见如故,十几封信只是稍微多了些,恍然间以为自己又听到搬空郿坞只是“离开时将郿坞的屯粮带了少许出来”。 荀彧敛衽起身,走到窗前将窗子推开透气,“先不说这些,
相关推荐:
过激行为(H)
旺夫
交流_御书屋
万古神尊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桃源俏美妇
顾氏女前传
新年快乐(1v1h)
鉴宝狂婿
篮坛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