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么关中的水渠需要翻改,什么阵亡将士家属需要抚恤,各种各样的明目,全都要加在赋税里。 他知道朝廷没钱,也知道官府的粮仓里粮食不多,王司徒阻止皇帝开仓放粮他能理解,毕竟再放下去长安城里的人就要吃不上饭了,可是这正该休养生息的时候加重赋税是怎么回事? 连他这个不通文墨的人都知道不能把百姓逼的太狠,王司徒读了几十年的圣贤书,总不至于连他这个一本经书都背不下来的人都比不过吧? 架不住他觉得离谱没有用,朝中执政的是王允王司徒,别人说什么都是虚的,不管怎么说,赋税还是加重了。 要是觉得王司徒只祸害关中本地的百姓那就大错特错了,从洛阳迁来的百姓躲过了赋税,但是躲不过人家硬抢,朝廷即将发不起俸禄,为了让官员能平稳过冬,王司徒竟然放话让城中富户自觉“捐赠”。 说着“捐赠”,谁不知道其实就是硬抢啊。 上次干出这种事情的还是董卓,只是董卓当时没有提“捐赠”,而是找了借口直接把看上的富户全部安上罪名处死,人都死了,家产自然要充公。 这么一想,王允只要钱不要命,似乎还不错吼。 不错个鬼哦,那老东西就是董卓第二,甚至比董卓还能折腾,冬天本来就难熬,他这一会儿下一条命令生怕百姓过的太好,百姓不急眼才怪。 兔子急了咬人,百姓急了自然是造反。 皇帝最开始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他也没敢把事情说的太严重,造反可不是小事,朝廷衰落最开始就是从黄巾贼造反开始的,小皇帝平时喜欢安安静静看书,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安稳日子,要是知道关中百姓造反该有多难受。 卫固以为王允敢那么折腾总归有点底气,不然他也不敢这么把人往死了逼,可是他又想错了,王司徒手上没兵也没粮,对怒火滔天的百姓完全没有办法,数不清的百姓直接冲进长安城,要不是禁军拼死守卫皇宫,那本就破败的宫城都能被他们夷为平地。 他们陛下说倒霉是真的倒霉,走了董卓又来了个王允,一个比一个擅长官逼民反,可说他幸运也是真的幸运,城里不少大官的宅子被乱民冲进去烧杀抢掠,他们一路出来却没受太大罪,除了天冷冻得慌,甚至没有遇到对他们拔刀相向的劫匪山贼暴民。 不过他听路过逃难的百姓说西凉的大军很快就会打到关中,当时走的急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以西凉骑兵的行军速度,如果真的要打,他们赶路的这几天,那边应该已经打起来了。 董卓当年就是从凉州来的,西凉那边的兵更是凶悍,如果不是说出来是兵,他只会觉得那些是偷了官府盔甲的马匪,皇甫老将军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可是经验再丰富的老将没兵没粮也没法打仗啊。 总之凉州没好人,幸好他们跑得快。 卫固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庆幸后怕,表情生动和他开始时提到的不善言辞完全是两个人,原焕揉揉眉心,从一堆乱七八糟的吐槽中挑出有用的信息,然后摆摆手让这人下去休息。 他记得卫伯觎当初说过派去长安的是他们族中难得的沉稳勇武之士,说卫仲坚勇武他的确能看出几分,可这沉稳…… 他的族人滤镜是不是有点太厚了? 第111章 烽火不熄 卫固在宫里当了几个月的黄门侍郎,性情和之前相比可谓是变化甚巨,一口气说完连口水都不用说,说完之后还有些意犹未尽,不过看在座几位大人表情都不怎么好,察觉到气氛有点危险,到底还是识相的跟着下人去休息。 他就说西凉没好人,这不,几位大人也都这么觉得,看他们的反应,冀州十有八九要发兵支援关中。 如果挂帅统兵的是温侯那就再好不过了,他是河东人氏,正好能凭借籍贯优势给大军带路,关中那一片儿他熟悉,要是兵马不够用,他还可以求族长让他带着卫氏部曲上战场。 老天,他上辈子是积了多少阴德才有和吕奉先并肩作战的机会,这回真是赚大发了。 卫仲坚脚步轻快,要不是怕被人看到说他失礼,他甚至能直接蹦起来,不行不行,在州牧大人府上不能放肆,风雪中赶了那么久的路他也累得不行,赶紧填饱肚子洗洗睡,免得错过大军出发。 原焕轻轻摇了摇头,抬眸看向其他人,“关中之乱,诸位怎么看?” 吕大将军一马当先,虎目圆睁目露凶光,“打!等乱民将长安城中那些蠹虫全杀了,我们再派兵过去镇压叛乱,西凉大军只要敢来,我吕奉先就能把他们打回去。” 关中和凉州之间隔着天险,从外往里打哪儿有那么容易,别说马腾韩遂带兵本就不如他,就算他们势均力敌,处于守方也占尽优势。 郭嘉瞥了他一眼,轻哼一声没有说话,大傻子的脑袋瓜竟然没有被浆糊糊住,还挺难得。 吕布注意到他的目光,下巴一扬骄傲的不行,他干别的不行,让他打仗绝对没有问题,主公说有勇无谋是莽夫,有勇有谋才是帅才,别看他平时各种直来直往,他那叫大智若愚。 还是主公慧眼识珠,不像别人,长了双眼睛跟摆设也没啥两样。 荀彧清清嗓子,打断两个人噼里啪啦火花四溅的对视温声开口,“主公之前说过,马腾、韩遂等人粮草不足,已经到了变卖战马的地步,河东卫氏收了那些战马,不知如今卫氏和西凉那边关系如何?” 原焕抿了口茶水,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深交,但也保持了联系,毕竟关中这几个月商贾不兴,能和凉州那边做交易的只剩下几个大家族,其中河东卫氏的商队最多,马腾、韩遂顾忌商路也不会和河东卫氏过不去。” “如此一来,可以想办法让西凉不要出兵。”荀彧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凉州内乱已久,如今马腾和韩遂虽然称兄道弟,但是二人并非一心,能一直安稳到现在也是稀奇,西凉周边羌胡部落也多,与其等他们派兵攻打关中,不如想法子让马腾、韩遂互相攻讦,只要他们二人开战,主公便可以趁机平定关中。” “法子虽好,想让他们打起来却不容易。”原焕低声叹了口气,能不打仗当然最好,战火发生在别人的地盘上总比发生在自己的地盘上省心,可是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马腾和韩遂到现在都相安无事,只怕那贾诩贾文和功不可没。 凉州内乱的时间的确不断,黄巾之乱发生不久,凉州周边的羌人就发动叛乱想要自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羌人和匈奴、乌桓、鲜卑等部落一样,大汉强大的时候依附中央朝廷换取好处,一旦朝廷衰微,立刻就会生出叛心。 灵帝光和七年的时候,羌人的暴乱险些打到长安来,凉州的汉室官署已经完全管不住羌人部落,而造反的不光有羌人,还有其他部落,甚至浑水摸鱼的汉人。 黄巾之乱让中原四分五裂,凉州的羌人叛乱则是让朝廷对西凉彻底失去控制,边章、北宫伯玉、韩遂等人都是那时候冒出来的人。 灵帝最开始也不是什么都没干,内有黄巾贼作乱,外有胡人此起彼伏,他是皇帝,要是一点态度都没有,只怕就要成为亡国之君。 中原黄巾贼劫掠郡县,边关的羌人叛乱更是让朝廷损失惨重,朝廷要镇压叛乱,必须家中税收征召劳力,可是如此一来,民间的反抗情绪就会越来越重,甚至会激起更多的叛乱。 时任三公之一司徒之职的崔烈崔司徒建议放弃凉州,中原才是大汉之本,只要朝廷放弃凉州,专心镇压中原的叛乱,三五年之内必定能平定黄巾之乱,等中原稳定,再派兵去凉州平叛也未尝不可。 有主张放弃的,自然有主张立刻平乱的,议郎傅燮上书将崔烈骂得狗血淋头,从凉州作为大汉边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到朝臣遇难而退不思进取只想割地自保找会有什么危害,今儿割几座城,明儿割几座城,一个二个都觉得危险远离了能安心睡觉了,诸位啊,胡人都是贪心不足的野狼,给他一座城他们就敢肖想十座城,拿下一个凉州立刻就会琢磨着打关中,此时放弃凉州,和战国时期面对强秦东出时一推再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一样? 大家伙儿都是读书人,难道不知道退让的后果吗? 战国时期山东那些国家退让了,然后呢,最后秦国大一统了,什么齐国、楚国、燕国、赵国全都没了,天底下只剩下秦国自个儿了。 诸位今儿敢放弃凉州,信不信再过两年,中原大地就会变成羌胡打马放牧的地方,这是诸位希望看到的情况吗? 如果知道这个后果还非要放弃凉州,那不得不说,朝廷上下就都是蠢货,他这个能看透真相的聪明人不屑与蠢货为伍,是平定凉州还是放弃凉州,陛下您自个儿看着办吧。 傅燮洋洋洒洒骂了得有大半个时辰,成功把汉灵帝骂到立刻派他去前线平乱。 当然只有傅燮自己远远不够,这人虽然嘴欠,但是把他派去前线是为了平乱,不是为了送死,怎么着也得派兵协助,不然真出了什么事儿,天下人还不得骂他残害忠良。 很快,皇甫嵩便以镇压黄巾贼的名义率兵前去西凉镇压羌人作乱,此行军中还有个当时名气不算大的董卓,不显山不漏水,打仗也不怎么厉害,董胖子跟着皇甫嵩打羌人没打过憋屈的不行,皇甫嵩更惨,他吃了败仗不算,还因为宦官的诽谤而丢了官。 皇甫老将军因为战败而被革职,取而代之的是司空张温,张温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出兵凉州,新任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都在他麾下听他指挥,十几万人驻扎在羌人附近和他们对峙,只是张温带兵打仗的本事还不如皇甫嵩,十几万大军愣是被羌人打的落荒而逃,军中上下一筹莫展,完全拿羌人没有办法。 董卓这人的确有几分气运在身上,张温打仗打不过,但是羌人那边倒霉的遇上了流星雨,晚上有陨石落在羌胡军营,当场死伤惨重,而羌人向来注重天象,天降陨石乃不祥之兆,老天降下陨石来惩罚他们,这仗肯定不能再打下去了。 于是乎,羌人叛军被一颗陨石砸的方寸大乱,董卓一看高兴的不行,这简直是老天爷给他送军功,于是立刻带兵追上去杀得羌人人仰马翻。 即便如此,朝廷的官兵也没能平定凉州,张温带走的十几万兵马损失惨重,只有董卓全军而还,朝廷没办法只能撤军。 汉室的力量被赶出凉州,凉州内部的各路军阀很快开始混战,韩遂为了独揽大权杀了北宫伯玉,另一个首领边章病死,新任凉州刺史不服气,铆足了劲儿非要平定凉州,结果双方还没怎么打,他自己就死在了手下人的背刺之中。 韩遂成了凉州叛军的新首领,在刺史麾下当军司马的马腾这时候也拉起队伍开始造反,这哥俩儿一合计,索性结成同盟一起行动,两个人好歹有个照应,凉州这地方又穷又乱,没点本事还真没法在这儿站稳脚跟。 兄弟俩心眼都不少,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正好凉州别的势力不少,俩人挑挑拣拣找了个比较强的人当统帅,这人名叫王国,成为统帅之后一鼓作气冲到汉阳把时任汉阳太守的傅燮杀死,一时间威风大震,一度打到长安劫掠关中百姓,势力最大的时候整个凉州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下。 皇甫嵩打了败仗被革职,张温败的比皇甫嵩还惨,自然没逃过革职的下场,朝廷接连几次用兵都没能平定凉州,之后也不抱什么希望了,甚至不少人觉得损失如此惨重也没平定羌人叛乱,不如当初直接放弃凉州。 朝堂上闹成什么样子灵帝不知道,因为他已经死了,这时王国也被属下推翻,凉州军阀分成了三部,金城的韩遂,渭谷的马腾,以及枹罕的宋建。 宋建这个名字不为人所知,但是他却是凉州军阀中最坚挺的,马腾和韩遂坟头草都三尺高了,他还能带领兵马继续作乱。 灵帝死后,洛阳争权更迭,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新君,为了让西凉不给他找麻烦,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马腾为征西将军,虽然没能平定西凉,但也没让他们继续作乱。 如果董卓不死,马腾和韩遂还想着到中原来投奔他,再次实现汉羌一家亲,只是没等到他们投奔,董卓就死了,不光他自己死了,他手下的那些凉州系将领也被杀的一干二净。 形势瞬息万变,俩人想要官,更在意自己的性命,听到京城的消息后立刻原路返回,守着苦寒的凉州继续过他们的穷苦日子。 凉州军阀之间的内战从来没停过,如果没有人在中间调和,马腾和韩遂早晚要打起来,可他们回去后就没再闹出什么动静,粮草不够了也没出兵劫掠,而是以贩卖战马为由和河东卫氏交好,要说其中没有贾诩的手笔,他说什么都是不信的。 “贾诩贾文和,略有耳闻。”荀彧眉头微蹙,他对这个名字有印象,但是只知道他的出身,为人如何却并不清楚。 贾诩祖上乃是长沙王太傅贾谊,贾谊师从宰相张苍,张苍师从儒学大家荀子,乃是荀子的关门弟子,而张苍的侄儿就是赵王张耳。 巧的是,前凉张轨是张耳的后裔,后世居于凉州武威郡,贾氏一族同样居于武威郡,可谓是儒家正统,虽居偏远边郡,在天下儒生心中的地位却和曲阜孔氏不相上下。 按理说这些年在天下之事中崭露过头角的人他应该都有印象才对,这贾文和之前是干什么的? 郭嘉捏捏下巴,“贾文和,那个借段颎段太尉之名从氐人手上逃出来的能人?” 吕布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臭着脸抱着手臂,到底还是没有说话。 郭嘉斜了他一眼,难得好心给他解释,“贾诩贾文和,据传祖上是长沙王太傅贾谊,他年轻的时候被人说有张良、陈平的本事,举孝廉为官后没过多久就辞官回家,路上倒霉被叛乱的氐人给抓了,他说他是段太尉的外孙来恐吓氐人,阴差阳错还真让他保住了性命,奉先将军听懂了吗?” 吕布哼了一声,脸色依旧不好。 郭嘉眼珠子一转,笑嘻嘻又问道,“奉先将军是不知道陈平、张良两位贤相,还是不知道威震西土的段颎段太尉?” 吕大将军阴恻恻的盯着嘲笑他的郭奉孝,上上下下打量了好一会儿,似乎在琢磨哪儿好下刀,郭嘉讪讪的揉揉脖子,不再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坐正身子继续问道,“主公,这贾文和虽然小有名声,但是不至于能左右马腾、韩遂才对,主公是不是高估他了?” 原焕摇摇头,他倒是想高估,可对面是算无遗策的毒士贾诩,为了保命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的狠人,不管他想的再怎么离谱,只怕放到那人身上都是低估,“奉孝觉得能稳住马腾和韩遂的会是寻常人吗?” 郭奉孝嗤笑一声,“武夫无谋,轻而易举便能玩弄于股掌之间。” 原焕:…… 原焕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看向目光愈发凶残的吕奉先,看他噼里啪啦捏着拳头,一副恨不得
相关推荐:
开局成了二姐夫
旺夫
村夜
女奴的等价替换
桃源俏美妇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猛兽博物馆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顾氏女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