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包做裱花,董姜莉和从袁景那边借过来的娜娜在前面帮忙接待客人。 一直到了下午,客人渐渐少了点,蒋思淮搬了把凳子,坐在收银台边,撑着下巴玩手机。 和董姜莉讨论:“妈妈,我们做馒头好不好?” 董姜莉一愣:“……做什么馒头?” “奶香小馒头啊。”蒋思淮让她看手机里存下来的图片,“然后做成小刺猬小雪人,你觉得怎么样?” “怪麻烦的。”董姜莉靠在台边,皱着眉摇摇头,“不做了,你多歇会儿。” 蒋思淮哦了声,看了一会儿图片,又问她:“那这个呢?只要在表面印个图案就行,我们印一个熊猫的呗,这个模具我有。” 就是做出一个椰香馒头,蒸好以后,烙印模刷点油,火上烤几十秒,然后印到馒头上。 “很简单的,有厨师机,不用我们花多少力气。”蒋思淮撺掇道,“做一点呗,拿回去给爷爷奶奶他们吃早餐,就说是我做了孝敬他们的?” 见她这么有兴致,董姜莉只好答应她:“好好好,做呗。” 厨师机揉面很快的,十来分钟就行了,面团取出来揉光滑搓长条后分成均匀的剂子,然后要揉成光滑的面团,董姜莉不会,发现自己怎么做都没有女儿做的圆,不由得摇头感慨。 “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啊,看我,多活了几十年,这面点却做得没你做得好。” “嘿嘿,你和爸爸不是经常说吗,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事,你会做手术会接生,我就不可能会啊。” 她一面说一面取了个剂子,先搓长,然后折三折,动作来回重复三次,然后按扁,开始四周往中间折,面团在她手里越来越光滑,然后收口朝下,用虎口揉圆,再搓成胖乎乎的圆柱状,放到蒸盘里。 董姜莉看着她娴熟利落的动作,和盘子里白胖的馒头,听着她说的话,心里忽然一动。 问道:“你之前说遇到你师兄,发现自己可以克服恐惧了,那么……再想起那件事,心里还难受么?” 蒋思淮揉面团的动作一顿,意识到她说的是什么事。 不是梁槐景考校她问题,而是那一件让她最终决定离开临床的事。 它比梁槐景,还要早一点降临到她的实习生涯里。 第十五章 蒋思淮实习那一年,按照学校的规定,要在内外妇儿和辅助科室五个系统中轮转和学习。 蒋思淮去内分泌科是在三月,在去内分泌之前的二月,她在呼吸科轮转。 当时她手头被带教老师分了个肺癌的病人,很年轻的小伙子,才刚满二十岁,长得很白净秀气,这种白净和梁槐景的天生肤色不一样,他是病态的苍白。 面如白纸,蒋思淮虽然在肿瘤科待过,但一个月太短了,她还没来得及见过像这个小伙子这么年轻的肺癌晚期病人。 病人也瘦弱,因为生病的缘故,话也不多,蒋思淮看着他,总觉得他连喘气都困难。 他被分管到蒋思淮手上,实习医生能做的事不多,无非是帮忙问问诊,签签字,还有在病人和家属与主管医生医生传递信息。 病人入院后常规完善入院检查,结果很快出来,肿瘤已经侵犯到支气管,还出现了骨转移,常规化疗已经不可能。 老师告诉蒋思淮:“他也就是拖时间罢了,真可惜,年纪还这么小。” 蒋思淮愣愣的,仿佛看到了在他身体里肆虐的癌细胞正在具象化,慢慢变成恶魔和黑白无常的模样。 他在呼吸科住了一个月,蒋思淮每天都会跟着老师去查房,到床边问诊、检查、谈病情,看着他一点点衰弱下去,最后连去洗手间都起不来了,老师开了下尿管的医嘱。 陪护他的是他的母亲,一位很优雅很和蔼的中年女士,蒋思淮觉得她的气质很像董姜莉。 柔柔的,又很坚强,看到她时总是笑眯眯的叫她“小蒋医生”,跟她说谢谢。 但是蒋思淮却无意中撞见过她在卫生间嚎啕大哭。 她躲在隔间里不敢出去,生怕打扰了对方的哭泣。 蒋思淮那个时候每天都觉得心情很复杂,特别是看到他们母子俩互相安慰,还说什么等回家以后要做什么好吃的要去看什么人时,总觉得心里有种悲凉慢慢蔓延。 病人要做放疗,蒋思淮被老师打发去告诉告诉病人和家属放疗的时间,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尖锐的警报声。 护士从里面冲出来,告诉她:“36床大咯血了!快叫你老师过来!” 36床就是她分管的这个肺癌晚期病人。 她手脚冰凉的在病区里狂奔,刚冲回到办公室门口,就和里面出来的老师迎面碰上,又转身跟着一阵奔跑回病房。 跑到门口,她闻到了浓重的血腥味,看到病人扣着储氧面罩,歪靠在床头,眼睛半闭着,抬手四处摸索。 抢救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他的母亲跪在他的另一边床边,伸手握住他的手,叫他“安安”,应该是他的乳名。 蒋思淮在他咯出的一片暗红色里,看到他忽然睁开了眼,朝他妈妈笑了一下。 那个笑容里有不舍,也有解脱,让天地顷刻间就没了颜色。 抢救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后,蒋思淮看着心电监护上的波形最终拉成一条平直的线,老师摇摇头,遗憾的宣布了死亡时间。 他的母亲抱着他的头,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哭声悲凉怆然,一边哭一边叫他名字。 这个画面最终成为了蒋思淮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不是她第一次遇到患者死亡,却是第一次受到这么大的冲击,也许是因为和对方相处了快一个月,多少也投入了感情,又或者是他的母亲让她想到了董姜莉,她会想,如果自己病了,妈妈该多难过啊。 她希望他能好起来,至少能出院,真的可以享受那些他们提过的美食和去看他们想见的人。 结果呢?他死在了医院,人生最后一程,大咯血的时候,他的意识都是清醒的,清醒的看着自己的生命一点点消逝。 而她,或者说,而医学,救不了他。 蒋思淮做了一段时间噩梦,终于跟家里说:“我不想当医生了。” 那个时候她研究生初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考得还不错,有三百九呢,按照往年的分数线,她是可以进复试的,父母商量好了,让她去读心内的研究生,报的导师是父亲蒋兆廷的同学,读研已经是差不多可以定了的。 她忽然说不想当医生了,“那你研究生怎么办?” “不去读了呗。”她说。 母亲问到底为什么,她把这事讲了,告诉家里人,自己在医学院这五年都过得不大开心,压力很大,她认为自己无法面对死亡,也极为害怕死亡。 “我根本负担不起人命这个重任,也不想总是生活在一个随时可能遇到死亡的环境里。” 母亲就建议她,也许可以从事妇产科? 但她却反问母亲,你的病床和手术台上永远没有死过人吗? 母亲沉默下来,但家里并没有同意她的想法,坚持认为,都到这一步了,不去读研太可惜,死亡这种事,见多了就心硬习惯了的。 于是她就在这样的情绪里,从呼吸科出科,进了内分泌科,遇到对她要求颇高的梁槐景。 其实死亡这个议题,蒋思淮早就在伦理学课堂学习过,也知道自己迟
相关推荐:
穿成反派魔尊后我和白月光he了
痞帅大佬的小媳妇
仙朝世子的开挂人生
我的竹马重度偏执
少年时我与服装姐姐的性秘密
叔叔,我要和你耍朋友
哥哥
悸动的青春
招惹
我在大唐种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