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去什么地方?” 杜云瑟轻笑,“这个地方目前还没有,说起来还是华哥儿的主意。” “你是说……”秋华年眼睛一亮,“海津镇?!” “太上皇过去已着人提前勘验过,海津镇靠近京师,交通发达,又有天然的开阔海港,非常适合开设口岸。” “陛下采纳我殿试之卷中的策言,欲合河间、永平两府,设直隶府,开放海贸,试验变法。” “新的直隶府的名字,定为天津,意为天子亲设之地。” 秋华年听到直隶府的名字,轻轻舒了口气,有种靴子终于落地的感觉。 新帝登基之后,铺垫了近两年的开海禁之事终于要大刀阔斧地办起来了。 绝大部分人都以为新港口会设在南方沿海,投机取巧和使绊子的人的力量多集中在那边,等新帝公布天津直隶府的消息,肯定会惊掉一群人的下巴。 王引智已经在河间府的金科立稳了跟脚,杜云瑟走马上任,可以借助他的经验与人脉,迅速上手政务。 “大裕之前还未有过直隶府,天津的知府会是几品官?” 裕朝官职中,县令的品级不是完全固定的,人口多地域广的县的县令品级会高出一两级,秋华年估计,直隶府的知府的品级也会比普通知府高。 毕竟天津直隶是合并了两府的大府,带了天子的名字,还被新帝寄予实验变法的厚望,知府的官位肯定要有所不同。 杜云瑟一边轻轻拍秧秧的背,一边回答,“陛下和我都认为正三品最合适。” 普通知府是正四品,一州的布政使是从二品,直隶府的知府品级比普通知府高,比更上一层的州布政使低,确实合适。 天津府是新帝新政的实验场,又位于京城附近,是大裕咽喉之地,第一任知府必然要是新帝最信任的心腹。 直隶府的知府也是一个绝佳的跳板,在这个位置上待个三年五载,做出足够的功绩,就能顺理成章升任六部尚书,进入内阁成为阁老了。 天津离京城如此之近,还不用担心外放后远离政治核心。 杜云瑟今年二十三岁,入阁的时候,十有八九未满三十岁。 年不及而立的阁老重臣,他会再创造一个传奇的历史记录。 秋华年突然笑了,杜云瑟投来疑惑的目光。 “我在想,以后你成为内阁大学士,是要叫阁老,还是遵循现实年龄叫阁青呢?” 杜云瑟脸上闪过一抹无奈,“华哥儿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一般人听到阁老二字,或是胆战心惊,或是与有荣焉,只有华哥儿的关注点永远这么奇怪。 六个多月的婴儿有十几斤重了,秋华年抱了一会儿谷谷就抱不动了,俯身把他放在摇床上。 谷谷伸手抓秋华年的衣服,秋华年把自己腰上的玉佩解下来递给他玩。 杜云瑟也把秧秧放回谷谷旁边,谷谷伸手把玉佩递给弟弟看,但秧秧只是一动不动看着天花板,一点也不想理他。 秋华年走到婴儿房的门边,顺着半开的门打量院子。 庭院里的玉兰花已经谢完了,碧翠的树叶郁郁葱葱,玉兰树下长着一团团不知名的野花,秋华年没有让人把它们除去。 傍晚最后一丝光亮照在院子里,各处屋内已经点上了灯火。 “这处宅子住了一年多时间,又要搬家了。” 杜云瑟去天津府上任,家里人肯定都要跟过去。 秋华年看着院子里的一草一木,心中涌出不舍,不过想到去了天津府就能大展拳脚了,他的心里又跃跃欲试起来。 “说起来我成为县主后赏的地就在天津府的范围内,等我们过去,我要把那块地方好好规划利用一下。” 裕朝要广开海贸,除了往进来买东西,自然也要往外面卖东西。 城外大庄子上的工坊集中生产模式已经很成熟了,秋华年打算把这个模式扩大数倍后搬过去,借着海贸的东风弄一个轻型工业生产区。 除了做赚钱生意,秋华年还打算想办法寻找高产粮种、鼓励技术研究、促进中外科技发展交流…… 秋华年知道,生产力是一切发展和变革的前提,或许直到他生命的终结,裕朝也还不具备变革的条件,但至少他用尽全力埋下了种子。 后来之事,就交给后来之人。 秋华年出神得有些久,杜云瑟走到他身旁,深深地注视着他在昏暗的光线中晦涩不明的脸。 “华年。” “嗯?” 杜云瑟注视着天际最后一抹亮色,“我想,你一定来自一个没有饥寒、没有不公、人人平等相待的地方。” “我很庆幸你来到了我身边,又感到抱歉,因为你离开了仙境,坠入风雪人间。” “云瑟……” “我想努力把裕朝变成和你的故乡一样的地方。”杜云瑟转头看着秋华年,眸子中反射着天际的光,“你会帮助我吗?” 秋华年喉咙发紧,“那样的地方,会非常颠覆你的常识。” 人的三观是由环境影响和塑造的,哪怕再开明的古人也不见得能全盘接受现代思潮,所以秋华年一直没有对杜云瑟全盘托出过自己的想法。 比如这个世界不该有尊卑,不该有皇帝和贵族,不该有士农工商的鄙视链,不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显然,杜云瑟早就察觉到了这点。 他没有要求秋华年一定要对自己知无不言,他只是说,想把裕朝变成那样美好的地方。 说一万句,也比不上真正着手去做。 “华哥儿存在,就证明那样的世界是可以真实存在的。既然它能存在,我有什么不能接受呢?” “杜宾之想为天下万民谋一个万全人间。” 秋华年沉默片刻,莞尔一笑,“那不是一人之功,也不是一世之功,哪怕在我曾经所在的地方,也没有真正做到万全。” “不过我们已经能坚信,顺着正确的路走下去,一定能成功。” 他用双手握住杜云瑟骨节分明的大手,用力握紧,“我们来一起做那个开头的人。” 第191章 “你也会有自己的报应。” 六月傍晚, 雷雨交加,乌云吞噬了天际最后一丝光亮,偌大的皇城仿佛只剩下了暴雨无休止砸落地面的声音。 嘉泓渊在雨幕中远眺, 一场暴雨洗去了盛夏的燥热, 大殿的空气中充满了带着雨水味道的凉气。 新帝身边没有像太上皇身边的温幸那样亲近的内侍,搬入宫中的这些日子, 一应起居事宜都是吴嬷嬷负责安排的。 吴嬷嬷最早是太上皇后的贴身丫鬟, 跟随太上皇后进入皇城,成为坤宁宫大宫女,太上皇后去世后遵其遗嘱去照顾年幼的太子。 后来太子常住皇庄行宫,她也跟了出去, 如今新帝即将继位, 再次回到这座巍峨雄伟、有着吞噬人心的魔力的庞大宫殿群,吴嬷嬷已经记不清自己第一次入宫时的心情。 她放轻脚步走到嘉泓渊身后,看着这具站在门边的身影。 这是大裕新的真龙天子, 在吴嬷嬷眼中,却也还是那个出生时她亲手从产婆手中接过来, 抱给太上皇后看的婴孩。 年华转眼如水般流过,太上皇后已故去多年, 那个羸弱的婴孩,也成为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君王。 吴嬷嬷微微垂下头发花白的头颅,“陛下,夜雨时候不宜在门口吹风,到了用晚膳的时候了。” 她没有问帝王为何忧思不决, 仿佛没有看见不远处桌案上翻开后被闲弃一旁的折子。 后宫之人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吴嬷嬷浸染多年,深谙此道。 “让膳房随便上一些吧。” 嘉泓渊没有胃口, 但不能不传膳,天子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天下,今日他少传一顿膳,来日就会有传言说他旧病复发,即将天不假年了。 虽然他已经拿下了皇位,但离真正把整个国家掌握在手中,还有一段路需要走。 嘉泓渊回到桌案后,看着让自己心情变坏的那道折子,久久沉吟。 选妃、立皇后,这是最近递上来的折子中经常提到的议题之一。 当太子时还能以身体和太医医嘱为由拖一拖,成了皇帝,后宫依旧空无一人,就说不过去了,往大了说,甚至可以上升到动摇国祚。 嘉泓渊修长的手指轻轻扣起,旋即松开。 在无人可以看见的深深宫城之中,他不再对自己隐瞒隐藏在最深处的本能的渴求。 十几日前,就是在这个地方,他与自己敬畏、怨怼、憧憬又恐惧的父亲
相关推荐:
朝朝暮暮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皇嫂
逆战苍穹
医武兵王混乡村
攻略对象全是疯批
可以钓我吗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