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爷相信素素是个有分寸的人。你打听这些不是起了坏心眼,爷信你,你也要当得起爷的信任。”他说着把她搂到怀里,悠悠叹了声。 叫李薇这心里反而泛起了不知名的滋味。 等四爷走后,她想不明白,她是在为他的信任而高兴,还是在为他已经疑心如此之盛而担忧? 只有一点,她的感受无比深刻。此时的四爷已经变得连她都开始觉得陌生了。 可叫她哭笑不得的是,她此时好像对他的感情已经越来越深了。当年她能开玩笑般将真爱挂在嘴边,如今却想对四爷说一声亲人。在有二格格、弘S等几个孩子之外,她开始把他当成亲人了。 与李家不同,她能毫无顾忌的相信李家不会害她。可她却对四爷的感情最深。不是血亲,却胜似血亲。 她在他面前越来越不愿意防备,连跪都跪不下去了。 李薇茫然的第一次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走。 这真是生活的黑色幽默。 玉瓶悄悄进来,见主子自四爷走后就靠在枕上,她以为她睡了,轻手轻脚走过去想给她搭上条薄被,却见主子还睁着眼呢。 “主子?您要不要歇一歇?”玉瓶小声问。 刚才屋里明明听到四爷的笑声,怎么主子是这个样子? 李薇摇摇头,直起身一时想不起她想说什么,玉瓶等了阵,她才道:“……四阿哥呢?” “四阿哥在前头呢,跟着二阿哥和三阿哥。主子,要不奴婢去把四阿哥叫回来?” “不,叫他在前头待着吧。”李薇摆摆手,她刚才只是随意抓住一件事来说,这会儿已经缓过来了。 她不想歇,要让自己忙起来。不然越空闲,想得越多。再往下想也是没用的,相爱虽然是两个人的事,可自己的感情要自己做主。四爷的世界越来越大,他本来就不会一成不变。她的世界却一直不变,现在这样是她自己的问题。 她不能去怨别人,四爷变他的,她想保持自我,只能自救。 李薇在屋里转了半圈,玉瓶跟着她问:“主子要什么,奴婢去找?” 屋里的一切还是照旧,却看起来叫人陌生。 李薇想起太子家里早夭的两个孩子。 去给他们念两卷经吧。 叫玉瓶拿来一斗米,念一句佛,捡一粒米,听说念佛会叫人心情平静下来是因为不停的念重复的句子,会慢慢让人自我催眠,如果再理解了经中的意思,就像在做自我心理治疗一样。 不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 但她倒真希望能堪破情关,还我清明。 现在她的脑子里全是乱糟糟的,四爷的事充斥在她的心口。她想把他忘掉哪怕一刻,不自怨自艾,自卑自大,理智的思考现在的处境。 莲花座上的观音慈悲微笑,普度众生。 书房里,四爷叫苏培盛去把这几个月门房上出入的名录拿来。 苏培盛快去快回,送上名录就退下了。 名录一月一本,上书有从府里出去的,也有到府上拜访的。年月时辰,来的哪家,送的是什么名贴,带的什么礼物,走的哪道门,一行几人,等等,全都录在上头。 这个月才记到月中。 四爷记得苏培盛提过,乌拉那拉家这半个月来了两次。一次是月初,一次是四天前。 月初来的是乌拉那拉一族之长,诺穆齐一支的长媳,算是福晋的堂嫂。第二次来的就是福晋同父的三哥,富存的媳妇。 可见乌拉那拉家也不是铁板一块。 福晋其父是诺穆齐之弟,两人虽然同父,但境遇却大不相同。当年乌拉那拉一族归来,带着族人众多就任了佐领一职。之后这佐领就由诺穆齐袭了。 福晋其父费扬古只好自己奔前程。他也算是三朝老人,征过朝鲜、察哈尔等,授骑都尉,任过步宫统领和内务府总管。后来皇上擢其为内大臣。他去了之后,三子富存袭骑都尉一爵。 若说前程,自然是福晋这一支好些。可乌拉那拉一族的族长却是诺穆齐这一支。两家自然要膈应一下的。 弘晖的哈哈珠子中,诺穆齐这一支他只挑了一个,其余三个全是福晋其父这一支的。可三个都扛不过那一个,还是叫诺穆齐一支的那个领了头。 叫四爷也是直叹气。 至于乌拉那拉家跑来找福晋是干什么,他不必猜也知道。 他合上名录,喊苏培盛:“去备马。” 来到宫里,不及坐下喝茶,就有人奔进来喊:“禀四贝勒爷!四百里加急!!” 四爷赶紧道:“拿过来!” 折子不敢拆,要送到御前,但封皮上的‘河南巡抚徐潮叩请圣安’却清楚明白。四爷心里一沉,喊人速拿笔墨来,写了个请安的贴子附上,喊人来,道:“尽快把这两封折子递到御前。” 侍卫接过,问:“敢问四爷,这是……” “八百里加急。”四爷沉着道,嘱咐:“速去,路上不可耽搁。” 侍卫一抱拳,喝道:“奴才领命!”言罢快步退出,尽速小跑着出了宫。 一旁的文书小心翼翼的靠近,斗胆问:“四爷,不知这是……” 四爷叹了声:“河南的折子,我怕是黄河又淹了。” 一屋子的人都倒抽一口冷气。折子递到京里,再由京转到塞上,这里面浪费的时间可不少啊。 宫门处,四个侍卫身背领旗,只带了少少的干粮就翻上马背,快马一鞭,疾驰出京。 四爷在屋里坐不住,去了户部。结果满汉两位尚书,凯音布和李振裕一个告病,一个来是来了却找不着人。 满屋子的主事只会跪下磕头请安,其余一问三不知。 叫四爷问得起火,问谁管着河南一带的赋税钱粮河工等事,几人面面相觑没一个答话的。 没有请到圣旨,四爷也拿这群遇事只会推诿的官员们没有办法。他要是敢拿他们问罪,明天就会有奏折弹劾他。 可这叫他怎么能甘心?就这么放过这件事? 四爷想起之前皇上给他的那几本折子,他跟戴铎都认为,皇上把折子给他,就是想看他的反应。看他会如何处置。 戴铎不敢说得太明白,只道:“奴才不敢对着主子指手划脚,只看主子是如何想的,奴才方能为主子出谋划策。” 圣旨一来一回至少还要五六天,送回京里再做处置,再发往河南,至少又要用上十数天的时间。 看户部上下的样子,只怕皇上的圣旨到了还有官司要打,没那么容易叫他们把银子掏出来。账面上的银子是越花越少的,库里有多少他不知道,但今年的赋税还没送到,想想也知道户部为什么这么为难。 索性也不回去了,四爷直接回了府。 到了书房,他喊来苏培盛:“去把傅鼐、常来、阿林都叫来。” 苏培盛应下转身要走,四爷又喊住他,却不吩咐。 “爷?”苏培盛不解。 四爷道:“……去李家,叫李苍过来。” 苏培盛心里不解,上面这三位爷都是四爷的门下奴才,叫李家舅爷来干什么?但还是赶快应了声,出去叫小太监们去喊人了。 203、君心莫测 东小院里,李薇沉浸她爱他,他可能不再爱她脑补中,把自己整得凄凄惨惨切切。第二天李苍他媳妇佟佳氏进府后才知道,李苍要出差了, “为什么,”她脱口而出,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佟佳氏就卡壳了,她是来问他们家姑奶奶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姑奶奶还不知道,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好一阵,还是李薇先回神,理智咻一下就回来了,问佟佳氏:“李苍回去是怎么说?” 佟佳氏也赶紧道:“他也没跟我说什么。昨天下午那个苏公公徒弟叫张德胜到咱们家把你二弟喊走了,到了天黑才回来。回来就说要去河南一趟,让我看好家里,让我放心,还跟三弟说好一晚上话,一早又走了。” 李薇道:“你回去叫李苍来……不,叫李笙来一趟,我来问他。” 佟佳氏松了口气,主子爷吩咐差事她自然不敢打听,没想到姑奶奶也不知道。但要是由姑奶奶来问,至少李笙会说。 她走后,李薇屋里转了几个圈,喊来赵全保,叫其他人都下去,悄悄问他:“昨天四爷都见了什么人?” 赵全保还真知道,傅鼐几人过来时并不避人。他道:“奴才听人说,有傅鼐大人、还有常来和阿林。” 这几人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李薇坐下开脑洞,河南近有什么事吗?如果是朝廷事,为什么叫李苍呢?他身上可连个功名都没有啊。 可如果是四爷自己事,叫李苍去意义何?是为了提携李家? 结果到了中午,不必她再费劲去猜,四爷亲自过来解释了。 一见到他,李薇憋不住先迎上去说:“爷,佟佳氏上午过来给我说,你叫李苍出去办差了?他能办什么差呢?是府上事?” 四爷是知道李家人来了,没想到她说得这么,换衣服时敲了下她脑门,笑道:“长这么大脑门,也不见你用脑子。是,爷是派你弟弟出去了,有点事,叫他去盯着点。” 她站他背后,帮他脱衣服,闻言连忙追问:“什么事?” 两人坐下,她端来茶送到他手边,他接过叹道:“昨天河南巡抚四百里加急,上个月他就递过一次折子了,请旨修河堤。不过皇上吃不准就把折子留下了。这次我看,十有八九是溃堤了。” 水灾。这两个大字砸进李薇脑海里,“那怎么办?朝廷是不是一时拨不出银子来?要不要先发动民间先捐一些钱物去救灾?” 四爷才想起她有个捐银子习惯,放下茶想给她解释一下,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道:“……这个先不急。折子已经递到御前了,怎么办还是要听皇上。我是想先派人去看看,可以节省一点时间。” 他先派人过去,至少能马上得到河南那边消息。不然等徐潮一次次往御前递折子,要先叫人送到塞外去,皇上批过后发还,他才能知道折子里写是什么。这就太慢了。 李薇点点头,还是不明白:“那爷叫李苍去是为什么?” 四爷握上她手,解释道:“李苍是你弟弟,算是爷小舅子,大小能算个主子。有他去压着阵,下头人才好办差。不然放一群奴才过去,难免叫人小瞧了。李苍算是代表爷去。” 那李苍就是相当于一根定海神针。四爷不指着他办差,就要他去当个摆设,门面招牌。 李薇松了口气,不担心李苍办砸差事了。跟着就开始担心河南那边如果真发水灾了,李苍去会不会有危险。 四爷笑她:“这下不担心了?爷有分寸,不会把你弟弟往坑里推。这次出去也是个机会,你阿玛年纪到底大了些,你弟弟们中间总要挑一个出来撑门面。” 听着好像是好事。李薇没打岔,把这一节给略过去了。她有些担心,就怕家里被推上能力所不及位置上去,那绝不是件好事。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 等下午四爷走后,李笙过来,她听他说李苍交待也是这么回事。 “二哥跟我说了,叫我好好看着家里。他这一去,大概至少要半年。”李笙担心归担心,当着李薇面却没有说,只是一再保证家里有他看着不会有事。 李薇早叫玉瓶把她私房搬来了,拿了两包参片给李笙,还有五十两金子,道:“灾区事我不知道,但想一些平常东西肯定会不够用。好药材我这里有都给你,钱拿去买些当用,别可惜钱。” 李笙没有推,他知道只有他接了,大姐姐才能放心。 等李笙走后,李薇再担心也没办法,万般无耐之下只能去捡佛米念佛经,求个心安。虽然是封建迷信,但人力有所不及时,只能寄希望于神佛了。 李苍走那天,李薇特地去送。不等她求,四爷就允了,特意叫李苍走前到府里给他姐姐道个别。 “不这样,你走了,你姐连觉都睡不好。”四爷温和道,拍着李苍肩说:“路上不要有负担,说句不客气,你出去是爷脸面,见着不识抬举只管先打了再说,回来有爷给你撑腰。” 李苍诺诺,结果四爷反笑道:“你们姐弟都是一个样,到哪里都是小心谨慎为上。” 李薇送着李苍到了门口,亲眼看到好长队伍,侍卫足有四五十人,还有傅鼐等人,纷纷过来给她磕头问安。 她多少松了口气,不像她想像中只有李苍带着三五个随从就走了,结果四爷派了这么一大队人,人越多越不容易出事。 “路上别自作主张,多听旁人意见。”李薇后紧紧握着他手,嘱咐道:“只要是你好好回来就行,千万小心。” 看着李苍他们走了,李薇站门口望了好久,还是四爷说:“进去吧,他们去了十天一封信来回,路上有什么事咱们都会知道,何况白大夫也跟去了,有他你还有什么不放心?” 她依依不舍回了东小院,四爷见她一进来就去西侧间,喊玉瓶拿纸笔来。 “怎么了?”他问。 李薇加水磨墨,说:“我还要给阿玛、额娘写封信,把这事告诉他们。” 四爷笑着摇头,坐下道:“这下可算是看出你是个当姐姐了,样样都要操心。”可他拿了本书看了半天,再看她面前纸上还是一字未写,奇道:“这是怎么了?” 李薇急得不知所措,扯着他袖子不放他走,“我不知道怎么写啊!” 四爷摇头,上前接过她手里笔:“刚才还看你长进了,转眼又这样。” 之后,他说一句她写一句,把信写完了。 李薇放下笔拿起来读:“父亲尊鉴……不孝女敬上。”完了皱眉,转头看一脸好奇四爷,她道:“阿玛一看就知道这不是我写。” 味道完全不对。 四爷就看她一晚上都磨这封家书,来回写了四五遍。 他看来不过是一件小事,可她眼里却这么重要。四爷不免感叹。叹完自嘲想,天家是容不下父子兄弟之情地方,只怕连普通人家半分也比不了。 李苍走后,李薇也开始关注河南事。她不好当面去问四爷,而他还是三五天才回来一次,洗个澡家里歇一个晚上就又走了。 她就盯着他神色瞧,看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但不知是她关已而乱,还是四爷城府渐深,反正她是什么都没看出来。 而四爷倒问她:“你这段日子坐卧不安,是怎么了?担心李苍?” 他都直说了,她也大胆道:“我就是想问问河南那边情形好些了吗?” 四爷就知道她是因为这个,他一过来就直往他脸上看,就算真想探问什么,也不能这么直白,叫他哭笑不得,想生气都不知从何气起。 问她,倒是十分坦白。 他喊她坐下,说:“李苍他们现还没到河南呢,你担心也太早了些。” 李薇不知道都走了十天了还没到,她可是度日如年了,忍不住问:“那什么时候才到?” 四爷也记着这件事,叹道:“,明后天就该到了。” 结果李苍比他想还要早,后天信就送到了,算上送信时候,他们三天前就已经到了。 信上说一路未见灾民,沿途还算平静。打听不到哪里堤坏了。 李薇松了口气,不管是为了百姓还是李苍,没有灾情当然是好。可四爷表情就没那么轻松了,她明白,要是没有灾情,那就是那个河南巡抚有问题了。 至于四爷眼中,到底是哪一边有利……放以前,她有五成把握他会站百姓这边,盼着没灾情。可现只剩下三成了。 一个河南巡抚谎报灾情,他知道了要怎么做?给皇上说不说?说了有什么后果? 不说又有什么后果? 四爷从那天起又忙了,不再到后面来。 李薇正好想整理心情,他不来她反倒松了口气。 书房里,戴铎与四爷对坐。李苍信就摆桌上,这封信这几天里,两人都翻来覆去看过好几遍了,里面一字一句都吃透了。 除了他信外,傅鼐等人也有信一起送到。他们各写各,四爷要就是从不同人角度信,好拼出多内容。 四爷问戴铎:“先生看,这接下来要怎么办?” 戴铎李苍出去前就想请命,只是没想到四爷没想到他,而选中了李苍。他也明白,他跟李苍比差就是身份。李苍是明面上侧福晋亲弟弟,四爷小舅子。 这时,河南情形已经越来越复杂了。李苍绝对干不了这个活! 戴铎从看到信起就想,他是不是该主动跟四爷提? 这是不是他机会? 当谋士是好,可他并不想一直躲幕后。要是能叫四爷送他一个出身,那比什么都强啊。四爷若真有能登上大宝一天,他这从龙之功也有处可寻。 狡兔死,走狗烹。 不想当走狗,就要站到前头去。 戴铎咬牙上前一步,道:“要是主子信得过戴铎,奴才愿意去一趟河南,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说完就屏息等着。 四爷沉吟片刻,笑道:“既然戴先生也有这个意思,那我就不客气了。本来这种小事是不必叫先生辛苦,只可惜现我身边只有先生一员大将,不得不叫先生四处奔波了。” 戴铎大喜,跪下磕头。 四爷亲手扶起他,问:“先生可有字?若无,我赠先生一字:仲益。先生于我,就如良师益友,望先生一路平安,善自珍重。” 戴铎是激动脸都红了,无酒自醉,谢过四爷赠字,脚下发飘出去,收拾包袱,带上四爷赠程仪,赶着晚上关城门前就走了。 有戴铎自请去河南,算是解了四爷一块心病。他早就想叫戴铎去,只是若由他先开口,难免要折节下请。先叫李苍去,不论来信如何,都会叫戴铎坐不住。戴铎是个有野心人,他不会眼看着机会从他手边溜走。 如果灾情无误,这份功劳就轻松装进了李苍口袋。叫戴铎怎么能看着别人凭着裙带之功就爬到他头上? 四爷心道,这次过后戴铎当有八分驯服了。 204、索相没了 李苍去河南不是一路打着四爷的旗号走的,对外头说的就是四贝勒府上侧福晋的弟弟出远门,找四贝勒借了几个人手。 至于出远门干什么,那就任人去猜了。旁人会不会真以为这事跟四爷没关系,也是见仁见智。 头一封信上说未见灾情,他们还要继续往下走,一路打听看哪边的河堤出事了。 京城里,李薇每次接到信都是厚厚一封,上面写着他们绕过保定,没有进城,但四爷提醒过张家与李薇关系不错,所以事先给张家打了声招呼,结果张家大爷和二爷都提前候在路上等着李苍一行人,带了车、马,还有护卫及各种礼物,当然也少不了银子。 听说他们要去河南,张家还送了两个常往河南去的奴才,说是在河南地头熟,跟官府都打过交道,不管李家舅爷是想干什么都能帮上忙。 李苍写信回来特意提了张家,还把张家送的种种东西都抄录在信上。李薇就拿给四爷看了,不过她很清楚张家这点礼还看不在他的眼里。叫她感叹的是,李苍肯定是被张家的殷勤厚礼给吓住了。 以前她就跟李苍似的,大概四爷眼中也觉得很好笑吧? 谨慎是好事,特别李苍没有出身功名,在那个队伍里除了是她的弟弟,四爷的便宜小舅子以外,真是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了。所以李薇回信中夸他做得对,以后也要跟这次一样谨慎小心。 李苍离家,李家只剩下一个李笙带着一家妇孺守着家门,李薇担心之余也不好三天两头叫人回家探看。四爷叫李苍去做不管是什么事,都有可能被他那一群兄弟盯上,到时李家不就受了池鱼之秧? 于是,她就把李苍的长子李檀给叫到了四贝勒府,假托是给四阿哥寻的玩伴。虽然两人年纪差得有点大,但反正就这么一段时间。 李檀天天都可以回家,正好能替她和李家传信,李苍在外面吃住如何也能叫家里人放心。 院子多了个小孩子,叫四阿哥新鲜了好一阵。李薇教他喊表哥,四阿哥还没如何,李檀先吓了一跳,连声说不敢。 李薇把这个来了几天还放不开的男孩拉过来,道:“在外头是要守着些规矩,但也不能只顾规矩不顾人情。我是你大姑姑,这个你要听我的。”反正她可不想叫自己的孩子把李家孩子当奴才看待。 二格格也特意过来看望这个小表弟,上次去李家她也见过这个表弟的,谁知他进了府却比以前更生疏了。 李薇明白,上次是在李家,算是李檀的主场,这会换到四爷府上,成了李檀的客场,他有点小害怕是正常的,过一段住惯了就行了。 四爷见他也是很温和的,还叫他上午在四阿哥没睡醒前,去前头跟弘?S他们一起读书。问李檀在家里也开蒙了,要不是因为李苍突然出远门,他今年就该去上学堂的。 李檀去了两次前头书房,回来问他习不习惯,他就说大阿哥和二阿哥都很照顾他,功课有听不懂的地方,两位阿哥都会教他。 看他轻松愉快的笑脸,叫李薇本来准备了一肚子的安慰都没了用武之地。 等弘?S来了,李薇奇怪的问:“李檀在前头书房真的没事?” 弘?S不知道该怎么说,想想道:“额娘,不用担心,我看他还是没问题的。一开始大哥的那几个伴读有说话带刺的……他没听出来,之后大哥教训过他们,就再没有别的事了。” 弘晖回府读书后,书房里一下子拥挤起来。以前只有弘?S和三阿哥兄弟两个,同母亲兄弟能有什么矛盾? 然后现在,书房里除了弘晖、弘?S和三阿哥这三位小主子外,还有弘晖和弘?S两人的哈哈珠子。 弘晖的哈哈珠子全是乌拉那拉家的人,丰生额是族长长子,刚安是福晋同母的三哥家的次子,看丰生额偶尔也要让他几分就知道这是个活霸王。 这些人一来就不安分,弘?S非常的看不惯。 他们兄弟之间不管怎么样都是亲兄弟,就算有些小问题也是自己家的事,这群人凭什么搅进来还想仗义直言? 头回那个刚安话里话外刺李檀时,弘?S就盯上他了。要不是弘晖马上叫他出去跪下,弘?S立马就会摆出主子的谱给他一顿板子吃。 再仗着福晋的势,刚安他们也是奴才。当奴才就别把自己看成是主子。李檀身份再低,也是来府里作客的。有奴才要客人的强的吗?那是活腻了。 书房里小小的过了一招时,最叫弘?S没辙的不是那群不开眼的人,而是他的表兄李檀。事后还小声问他刚安说的鱼目混珠是什么意思? 怪不得他当时面无表情,一点不生气呢。弘?S还当李檀果然有大将之风,看这稳重劲,一点没塌面子。 弘?S当时一肚子的邪气就这么叫李檀给放完了…… 您真是我亲哥…… 李薇现在有点被孩子做主的意思,弘?S说没事,叫她放心,她就真放心了。 到了七月,夏汛到了。皇上的折子也发回来了,徐潮的原折就摊在内阁一众大人面前,四爷拿走的那封折子也送回来的,两个折子放一起,意思就是黄河河堤有两处决堤,另有数处有危险。已经有数百村民迁出原籍避水灾,淹毁的良田大概有几百亩。 皇上批的是‘查实’。查实后再由内阁上道如何治灾的折子,送到御前,皇上批阅后再治灾。 南书房里吵成了一锅粥。佟国维、明珠都没来,熊赐履人是来了,却坐在一旁装傻充愣。剩下的跳得再欢也不用管,反正都是做不了主的人。 四爷和老八坐在一起,兄弟两人谁都不看谁,偶尔扫对方一眼都跟两军交战似的。 见这吵起来没个完,八爷先凑上来小声道:“四哥,要不咱俩出去透透气吧?” 四爷放下茶,起身:“走吧。” 兄弟两个往外走,不及找个避静的地方说说话,就见有个小太监跑得帽子都歪了往这边来。这么惊慌可不是小事。 两人站定,八爷先冲那小太监挥手,喊他过来。 小太监一见两位贝勒在此,一脸的‘妈啊可找着了!’扑上来跪下不等人问就喊:“四爷吉祥!八爷吉祥!索相没了!” 最后一句震得四爷和八爷半天没回过神,缓过味来后,南书房的人也都纷纷出来了,一群人都说不出话来。 静得吓人。 小太监喊完,突然想起师傅说过这种时候他报的是丧信,应该面露哀戚之色,于是使劲抽了下鼻子,作出一副哭脸:“索相家里的人就在外头呢。” 四爷和八爷都没空理他,匆匆越过跪着的他往外走。 小太监正准备哭得弯下腰呢,一抬头人都不见了,左右张望了下,见南书房里正有位老大人叫人扶着往外走,也是一步一嚎一抽泣,仔细瞧,嘿,这位老大人脸上也不见泪啊,老大人拿着手帕擦擦眼角,擦擦鼻下,又哭又叹:“索相啊,你怎么不等等我?前儿还说要去瞧瞧你呢。唉,真是叫人伤心啊。” 是该伤心啊。小太监以袖掩面,麻利的起身哭着跑了。+++++++++++++ 作者有话要说:太子的四阿哥和索额图都是43年没的,情节需要全挪到45年来了。太子的格格二月落地就没了,这里延后了三个月 205、各有心思 四爷和八爷快马到了一等公府,府上大门紧闭,还没有挂上白幡。这种处置不合常理,四爷和八爷下马时心都提了起来。 随从上前叫门,门倒是很快开了。但只打开一条小缝,里面人小声问,“谁啊,” 随从报上四爷与八爷的名号,那人才匆匆出来跪下磕头,请两人进去。 一路往里,府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那人解释说,“怕下头人惊慌乱撞,老太太叫人都给锁了。” 这是说府上人都给看起来了。 到了一处幽静的院落,上书怡然居三个大字。院中人早就听到两个贝勒到府上来的消息,都在院中长跪不起。见到四爷和八爷,纷纷磕头请安,口称‘罪臣之子’。 前年五月,皇上先是把索相发往宗人府,索枷待罪,之后又叫他回府闭门思过,这一思就思到如今。 但四爷和八爷都不敢接‘罪臣’这两个字。人已经死了,皇上的心意如何还不好说。要是皇上打算来个君臣相得的佳话,就很有可能把索额图之前的罪过全都一笔抹去。 他们两个来,不过是要确认索额图是不是真死了。好往御前发折子。 扶起人后,四爷对八爷示意了下,八爷上前道:“让我等瞧瞧公爷吧。” 索额图身上的官爵早就叫皇上给罢完了,只看在孝诚皇后的份上留了个一等公。 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和阿尔吉善也都是四五十的人了,乍逢大变,人看着都佝偻起来,老态尽显。叫四爷和八爷心中也挺不是滋味的。 格尔芬为长,躬身恭敬道:“请四爷和八爷随奴才来。” 四爷和八爷都侧开身让了半步,四爷颌道,八爷更是直言:“不敢当,您先请。” 孝诚皇后在上,格尔芬和阿尔吉善可是他们正儿八经的舅舅,听他自称‘奴才’,折寿。 格尔芬苦笑,还是殷勤的领着两人进屋了。 屋里打扫得相当干净,桌上还摆着一个没喝干净的药碗与痰盒,一方叠起的手帕落在地上,隐约可见污迹。 床帐都高高挽起,床里躺着个人,盖着一张枣红色万字团花的薄被,被上可以看到一大片呕出的深色药渣。 格尔芬站在床前三步远的地方就停下来,道:“还没来得及收拾。” 床上的人半张着嘴,一条尺长的花白细辫子垂在枕畔。 四爷和八爷分别上前,确是索相无误,就是人已经瘦得脱了形。 兄弟两个对了下眼神,都在想回去这折子要怎么写。大热的天,索相这尸身也不能久停,麻烦啊。 离开怡然居,四爷对格尔芬道:“带我们去给老太太请个安吧。” 格尔芬忙道:“不敢当。” 索额图的福晋今
相关推荐: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医武兵王混乡村
女儿红
蚊子血
剑来
他来过我的世界
蛇行天下(H)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将军男后(修改版)
病娇黑匣子